中國是一個衣冠之國,但我們到目前為止卻還沒有一本系統(tǒng)的現代形態(tài)的服裝理論,這也影響到中國服裝史的研究?,F有的幾本服裝史的著作比較雷同,視角比較單一,這些著作更多地還停留在物理的層面,只是很有限地稍微涉及到了一些社會文化方面的內容。這樣的現狀與研究者的身份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專業(yè)方面的限制,所涉及的領域除了服裝以外,就是歷史和少量的心理學,而其他專業(yè)領域的研究者又很少注意服裝。即便對于大眾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人們關注的更多的是通俗文學、電視電影以及流行歌曲這一類的現象。實際上,服裝同這些領域相比較而言,有待理論開掘的內容更多更深,不僅是因為它有著漫長的歷史,能夠展示人類文化不同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如上所述,它所蘊涵的信息也特別的豐富,一個時代的服裝可以非常明白地揭示出這個時代的宗教觀念、道德觀念、政治狀況、不同階級、等級之間的差異和聯系,甚至人性深層的沖動和潛意識。因此,對于服裝成功的解讀不僅可以給我們重新反思人類的整個文化,反思與服裝相類似或相關的一些領域(比如建筑以及其他門類的藝術),而且還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解讀其他的當代文化現象的典范。就此而言,本書可以說是一種嘗試之作.里面所涉及到的每個方面宗教服裝、政治服裝、時裝、作為消費品的服裝、作為設計師作品的服裝、服裝與藝術的關系等都可以單獨寫出一本書來,但由于精力和時間所限,都未能深入展開,希望能以此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服裝理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