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是當今最重要的紅學家,是考證派紅學的集大成者。曹雪芹癡迷,寫書用了10年,周汝昌更癡,研紅用了60年。同是癡人,則有了性情上的相通,文學的研究不僅僅是技術活,更重要的是性靈的參與、靈魂隔世交流的能力。因此,也許沒人能比周老更對《紅樓夢》的本文敏感了。周汝昌,“民七”(1918年)出生于天津之郊區(qū),故以“村童”自呼。求學歷程坎坷,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本科西語系、研究院中文系。當過大學外文系講師、古典文學編輯,現(xiàn)為研究員、教授,是一名綜合性學者、詩人、書法家。“紅學”則是他的特殊愛好,出版了二十多種紅學專著,涵蓋各個分支領域,自成一體。其他詩學、文學學等學術文藝論著十余種。治學目標是研尋中華大文化、民族精神的高層次境界與其無與倫比的瑰麗特色。這是一本“隨筆紅學”,收入了作者新近寫作的一百三十余篇短文,每一篇都是從一個新的角度、亮點來為讀者講解《紅樓夢》所不同于其他小說文學的道理和筆意之所在,擺脫了常見的一般眼光和議論,因而生發(fā)出令人處處感到意外又新奇的紅樓境界?!都t樓夢》為何如此紛呈異彩、氣象萬千、其紅奪目?真要讀懂讀通讀出滋味、尚須理解它的藝術個性。正文頭一句:“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人人能答是從女媧煉石補天說起。但女媧何人?煉石何義?這在全書中有何意義作用?大約就只認為是“荒唐言”了,不過引緒,有甚太多的可說?看了本書,方知只這一題,便有諸多層次,偌大涵容。“太虛幻境”虛在哪兒?幻在何地?“大觀園”真有其境?是否“理想世界”?劉姥姥的家離北京城多遠?哪個方向?這些,也許你不想“認真”,但鴛鴦的“三宣牙牌令”,都看得明白是怎么回事嗎?它關系全書重大事故,你曾想過嗎?林黛玉受了曹雪芹的“批評”你知道嗎?……本書解答了許多這類似細瑣的話題,讀來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