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經絡與腧穴
一、經絡
(一)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二)十二經脈
1.體表分布規(guī)律
2.表里屬絡關系
3.循行走向與交接
(三)奇經八脈
1.循行
2.作用
(四)十五絡
二、腧穴
(一)分類
1.十四經穴
2.奇穴
3.阿是穴
(二)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
2.自然標志法
3.手指同身寸法
(三)治療作用
1.鄰近效用
2.遠道效用
3.全身效用
(四)十四經腧穴
1.手太陰肺經
2.手陽明大腸經
3.足陽明胃經
4.足太陰脾經
5.手少陰心經
6.手太陽小腸經
7.足太陽膀胱經
8.足少陰腎經
9.手厥陰心包經
10.手少陽三焦經
11.足少陽膽經
12.足厥陰肝經
13.督脈
14.任脈
(五)經外穴
1.頭頸部
2.軀干部
3.四肢部
治療概要
一、刺法
(一)毫針刺法
1.刺前準備
2.進針法
3.進針的角度
4.進針的深度
5.行針與得氣
6.針刺補瀉
7.留針與出針
8.注意事項
9.異常情況的處理
(二)其他針法
1.三棱針
2.皮膚針
3.電針
4.水針
5.耳針
二、灸法
(一)常用灸法
1.艾炷灸
2.艾卷灸
3.溫針灸
(二)適應證
(三)注意事項
三、拔罐法
(一)罐的種類
1.竹罐
2.陶罐
3.玻璃罐
(二)拔罐法
1.火罐法
2.水煮法
(三)起罐
(四)注意事項
四、治療原則
(一)陰陽
(二)表里
(三)寒熱
(四)虛實
五、配穴處方
(一)選穴規(guī)律
1.近部取穴
2.遠部取穴
3.隨證取穴
(二)常用配穴法
1.本經配穴法
2.表里配穴法
3.前后配穴法
4.上下配穴法
5.左右配穴法
(三)特定穴的應用
1.五輸穴
2.俞、募穴
3.原、絡穴
4.八脈交會穴
5.八會穴
6.郄穴
7.下合穴
常見病的治療
一、內科病證
感冒 咳嗽 哮喘 頭痛 眩暈
高血壓 中風 昏迷 休克 心律失常
冠心病 失眠 驚悸 癔病
神經衰弱 癲狂 癇證 面神經炎 胸
痹 脅痛 呃逆 嘔吐 胃痛
胃下垂 噎嗝 腹痛 泄瀉 痢疾
急性胃腸炎 便秘 便血 瘧疾
中暑 水腫 淋證 癃閉 遺
尿 消渴 疝氣 脫肛 遺精
陽萎 痹證 腰痛 多發(fā)性神經炎
二、外科病證
疔瘡 乳癰 腸癰 膽囊炎與膽石癥
膽道蛔蟲癥 丹毒 癭氣 瘰疬 肩
凝 落枕 扭挫傷 神經性皮炎 腦震
蕩 坐骨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 筋結
破傷風 截癱 風疹 痔瘡 帶狀皰
疹 斑禿
三、婦科病證
月經不調 痛經 經閉 崩漏 帶下
妊娠嘔吐 胎位不正 滯產 產后
血暈 產后腹痛 產后發(fā)痙 產后便秘
缺乳(附:回乳) 子宮脫垂 盆腔炎
四、兒科病證
百日咳 痄腮 急驚風 臍風 小兒
腹瀉 小兒疳積 小兒麻痹癥 小兒舞蹈癥
小兒多動癥 小兒流涏癥 重舌
五、五官科病證
聾啞 耳鳴 耳閉 膿耳 美尼爾氏綜
合征 鼻衄 鼻窒 鼻淵 咽喉腫
痛 梅核氣 失音 牙痛 暴發(fā)火
眼 迎風流淚 近視 眼瞼下垂 白
內障 眼底病
附錄:腧穴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