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書作者采用構造史—煤層埋藏史—古地熱史—烴類生成和保存歷史及其數值模擬的地質綜合研究思路,并應用流體包裹體分析、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壓汞、低溫液氮、煤的地球化學、有機巖石學、EASY%R法化學反應動力學數值模擬等方法和手段,反演了山西南部晚古生代主煤層的埋藏歷史、受熱歷史以及烴類的生成歷史,查明了煤化作用顯現特征及其作用因素的空間分布格局和演化歷史,深入探討了煤化作用發(fā)生、發(fā)展以及對煤層氣控制的地質機理,進而從煤化作用以及煤層氣生成和保存角度,對區(qū)內煤層氣的勘探開發(fā)前景進行了評價。本書對從事沉積盆地分析、煤層氣地質研究、石油天然氣資源評價的科研人員、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現場生產人員具有參考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