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中國醫(yī)學中國奇穴療法

中國奇穴療法

中國奇穴療法

定 價:¥105.00

作 者: 胡興立編著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傳統(tǒng)療法叢書
標 簽: 針灸

ISBN: 9787507714005 出版時間: 1999-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72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該書上卷記述奇穴近700個,分為三個檔次介紹;即:常用奇穴,備用奇穴,附錄奇穴,每個穴位下分列定位與取穴、解剖位置、主治病癥、刺灸法、文獻摘錄等。中卷按照中西醫(yī)結合的理論編入內、婦、兒、外、皮膚、傳染、骨傷、口腔、五官等各科常見病證400多余種,并按奇穴、經穴、艾灸、穴位注射、火罐、皮膚針、皮內針、耳針、小針刀、電針、貼敷、中西藥等為序進行治療。下卷編入奇經八脈的循行,奇穴的取法、簡易奇穴治療選穴參考等。最后為了方便讀者在一本書就能查到包括正經在內的所有穴位,故編入十四經腧穴,按(國家標準經穴定位,包括插圖,經脈循行圖)。部分奇穴及十四經腧穴圖譜采用人體模特進行采色攝影,使奇穴、經穴取的更準、療效更高,使本書具有資料比較豐富,可以用作奇穴、經穴檢索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胡興立教授,自幼跟隨江蘇名醫(yī)周相堂老師學醫(yī)。周相堂出身祖?zhèn)髦嗅t(yī)世家,15歲行醫(yī)執(zhí)業(yè),他不但精通針灸、推拿、骨傷等科,而且對中醫(yī)內外婦;特別是對兒科雜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在從醫(yī)過程中細統(tǒng)學習了中醫(yī)基礎,醫(yī)古文,針灸,推拿,內外婦兒等著作及古典醫(yī)著。終日耳聞目睹臨床操作,對各種常見病的認識與技法,日臻完善。64年入伍后,在京有機會拜王雪苔、程莘農、尚大裕、李祖漠等教授為師,積諸家之長,補己之不足。從70年代初調鐵道兵門診部任保健醫(yī)生,后又調總政門診部當保健醫(yī)生。發(fā)表各類論文30余篇。并著有《中國傳統(tǒng)實用醫(yī)療手法》、《小兒常見病推拿技巧》、《中國奇穴療法》、《小兒家庭推拿圖解》、《雙針速效療法》、《實用針推手冊》、《簡明中成藥手冊》、《小兒推拿圖解》、《中國骨傷方藥全書》、《實用針推手冊(修訂本)》、《神功推拿》、《雙針速效療法(修訂本)》、《針灸奇穴療法大全》、《簡明外科手術圖解大典》、《雙針刺法與推拿經驗》錄相帶等。

圖書目錄

     目錄
    上卷 奇穴各論
   第一章 常用奇穴類
    第一節(jié) 上肢常用奇穴
    第二節(jié) 下肢常用奇穴
    第三節(jié) 外陰、腹、胸部常用奇穴
    第四節(jié) 背腰骶部常用奇穴
    第五節(jié) 頸部以上常用奇穴
   第二章 備用奇穴類
    第一節(jié) 上肢備用奇穴
    第二節(jié) 下肢備用奇穴
    第三節(jié) 外陰、腹、胸部備用奇穴
    第四節(jié) 背腰骶部備用奇穴
    第五節(jié) 頸部以上備用奇穴
   第三章 附錄奇穴類
    中卷 各科常見病癥
   第一章 治療總論
    第一節(jié) 針灸準則
    第二節(jié) 針灸處方
   第二章 幾種常用的針灸療法
    第一節(jié) 雙針速效療法
    第二節(jié) 三棱針療法
    第三節(jié) 皮內針療法
    第四節(jié) 電針療法
    第五節(jié) 挑治療法
    第六節(jié) 神經針療法
    第七節(jié) 皮膚針療法
    第八節(jié) 激光穴位照射法
    第九節(jié) 穴位注射療法
    第十節(jié) 穴位貼敷法
    第十一節(jié) 灸法
    第十二節(jié) 撥罐療法
    第十三節(jié) 耳針療法
   第三章 內、婦、兒科常見病
   第四章 外、骨傷、皮膚科常見病
   第五章 傳染科常見病
   第六章 五官、口腔科常見病
   第七章 簡易奇穴治療病證選穴參考
    下卷 奇經八脈與十四經標準腧穴主治各論
   第一章 奇經八脈
   第二章 奇穴的取法
    第一節(jié) 奇穴的定位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解剖標志法
    第二節(jié) 手指同身寸法
    第三節(jié) 簡便取穴法
   第三章 十四經腧穴主治綱要
    第一節(jié) 腧穴的遠治作用
    第二節(jié) 腧穴的近治作用
   第四章 太陰與陽明經穴
    第一節(jié) 手太陰肺經腧穴
    第二節(jié) 手陽明大腸經腧穴
    第三節(jié) 足陽明胃經腧穴
    第四節(jié) 足太陰脾經腧穴
   第五章 少陰經與太陽經穴
    第一節(jié) 手少陰心經腧穴
    第二節(jié) 手太陽小腸經腧穴
    第三節(jié) 足太陽膀胱經腧穴
    第四節(jié) 足少陰腎經腧穴
   第六章 厥陰與少陽經穴
    第一節(jié) 手厥陰心包經腧穴
    第二節(jié) 手少陽三焦經腧穴
    第三節(jié) 足少陽膽經腧穴
    第四節(jié) 足厥陰肝經腧穴
   第七章 督脈與任脈經穴
    第一節(jié) 督脈腧穴
    第二節(jié) 任脈腧穴
    第三節(jié) 經穴標準定位法
    附卷 針灸文獻摘錄
   第一章 關于經絡研究的進展情況
    第一節(jié) 關于經絡實質問題的研究
    第二節(jié) 關于經絡感傳現(xiàn)象的研究
    第三節(jié) 經穴與電現(xiàn)象的研究
    第四節(jié) 能證明經絡存在的其他生物物理學指標的研究
    第五節(jié) 對經絡研究的展望
    第六節(jié) 有關經絡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關于經絡和穴位的研究
    第一節(jié) 關于經絡現(xiàn)象的研究
    一、古代有關經絡現(xiàn)象的記載
    二、近代的偶然發(fā)現(xiàn)與群體調查
    三、循經感傳現(xiàn)象的基本特征與出現(xiàn)規(guī)律
    四、循經感傳現(xiàn)象的誘化與轉化
    五、循經感傳現(xiàn)象的臨床應用
    六、隱性感傳現(xiàn)象
    七、可見的經絡現(xiàn)象
    八、有關經絡現(xiàn)象本質的探討
    第二節(jié) 皮膚電特性和經絡關系的研究
    一、檢測方法的研究
    二、檢測穴位和經絡的研究
    三、低阻線實質的研究
    第三節(jié) 其他客觀方法檢測經絡的研究
    一、檢測皮膚溫度研究經絡
    二、檢測皮膚冷發(fā)光研究經絡
    三、檢測皮膚聲信息研究經絡
    四、用化學示蹤法研究經絡
    第四節(jié) 體表反應點及其與內臟聯(lián)系的研究
    一、反應點與經絡穴位的關系
    二、反應點的組織學觀察
    三、反應點與內臟聯(lián)系的途徑
   第三章 關于針灸作用原理的研究概況
    第一節(jié) 有關針灸作用的研究·
    第二節(jié) 有關針刺作用途徑的研究
    第三節(jié) 有關針刺作用規(guī)律的研究
   第四章 關于針灸臨床的研究進展
    第一節(jié) 有關針法的研究
    第二節(jié) 有關新療法的研究
    第三節(jié) 有關針刺對各系統(tǒng)疾病調整作用的研究
    第四節(jié) 有關腧穴特異作用的研究
   第五章 有關針刺麻醉方面的文獻摘錄
    第一節(jié) 關于針刺麻醉和基礎理論
    一、針麻與經絡學說
    二、穴位和針刺得氣的實質
    三、針刺鎮(zhèn)痛效應及依據(jù)臟腑經絡學說的解釋
    (一)針刺鎮(zhèn)痛效應的實驗觀察
    (二)臟腑經絡學說關于痛和鎮(zhèn)痛機理的論述
    (三)腦為奇恒之腑
    四、針刺鎮(zhèn)痛的神經生理學研究
    (一)痛
    (二)針刺信號的中樞傳導
    (三)針刺信號和痛信號的相互作用
    (四)針刺激活腦痛調制系統(tǒng)
    (五)參與針刺鎮(zhèn)痛過程的中樞遞質
    第二節(jié) 針刺麻醉的臨床應用
    一、概述
    二、針麻的種類和適應范圍
    (一)針麻的種類
    (二)針麻的適應范圍
    三、針麻的穴位處方和刺激方法
    (一)針麻穴位處方
    (二)穴位的刺激方法
    四、輔助用藥和針刺復合麻醉
    (一)輔助用藥
    (二)針刺復合麻醉
    五、關于針麻臨床幾個問題的討論
    (一)關于穴位的特異性
    (二)關于穴位刺激
    (三)關于針麻效果的個體差異
    (四)針麻下的手術操作
    (五)針麻管理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