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了歷代的門神圖像,而以清代民間印制者占多數。這些圖像保存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舊社會對民間藝術存在著偏見,而老百姓則只把它作為過年的點綴,僅買來貼在門上而很少有人對其搜集保存。三十年代以來文化界雖然曾對民間美術給予一定的提倡,但由于種種原因,在一段時期里對涉及到民間信仰的神像部分卻被視為禁區(qū),影響了對這一部分重要文化遺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史無前例”的“十年動亂”更給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扣上“四舊”的帽子而被“徹底砸爛”,本來就存留不多的珍貴門神畫作品和雕版被查抄焚毀,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值得慶幸的是近十幾年來,在民間美術和民俗學領域都出現了復興局面,人們開始真正認識到對民間文化藝術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在很多研究課題上都結出了可喜的碩果。本書也正是在這新的歷史形勢下編成的,由于條件及編者水平所限,它還不可能完全概括門神畫的歷史全貌,但力爭能收進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和藝術質量較好的作品,這些門神畫大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美學價值,希望它能給民俗學、民間美術的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一些形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