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中西文化之爭早已有了結論。歷史告訴人們,東西方文化都有其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各有其成就和局限以及自身存在的價值,不存在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近代史上先進知識分子為尋求真理而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評判,以及由此引起的爭論,只是相對于現代化的目標而言,指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遠遠落后于生活,接受和吸納西方的近化文明是不可規(guī)避的事實,經過八十多年的艱苦探索,直到五四運動前夜中國人終于找到了西方近代文化的最高結晶——馬克思主義。又經過三十多年的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斗爭實踐的結合,最后實現了民族獨立,成功地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斗爭活動以及他們對中西文化的不同認識和見解、主張,對于我們今天來說仍不失其借鑒和啟示,我想這大概就是出版社領導和編輯出版這套叢書的意圖吧。最后,從編輯本叢書而聯(lián)想到今天人文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問題。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憂危國家的前途命運歷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美德。個人的歷史可以有輕淺,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大業(yè)猶如大海巨川,波瀾壯闊,洶涌向前。人文知識分子不應為目前的困難惆悵和憂傷,不應棄守自己的陣地,應當像歷史上那些先進知識分子在民族的呻吟和獨立富強的熱望交織中,毅然決然投身社會,追蹤時代,大膽探求真理。社會經濟運作機制的大轉變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人文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的一種守恒力量,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社會變革的大潮中重塑自己,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重建貢獻自己的聰明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