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天人之變: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近代轉型

天人之變: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近代轉型

天人之變: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近代轉型

定 價:¥17.20

作 者: 張懷承著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博士論叢
標 簽: 倫理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5527394 出版時間: 1998-12-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24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倫理道德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但我們今天講的傳統(tǒng)是古代的傳統(tǒng)還是經(jīng)過近代人改造了的傳統(tǒng)?本書認為,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行在近代發(fā)生了歷史形態(tài)的轉變,這一轉變的根本特征是近代倫理道德把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價值本原從天轉變?yōu)槿?,并主要從時代精神的依天立道向依人立道、道德原則的絕對主義向相對主義、主體自覺的德性覺悟向個性與感性覺悟等方面的轉變表現(xiàn)出來。這一轉型的實質是消解絕對主義、摒棄形而上學、解構整體價值。近代倫理道德的轉型既是中國倫理道德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又是對西方近代文化挑戰(zhàn)的積極回應,而在根本上決定于中國近代社會歷史的根本變化,緊緊圍繞近代中國救亡自強的主題展開,并且由于近代倫理道德文化主體的先天不足與后天積弱,這一轉型并未徹底完成,但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益的啟迪。

作者簡介

  張懷承,男,1957年生。1981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政治系,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史專業(yè),獲碩士學位,同年任湖南師范大學政治系講師。1994年在職攻讀博士教授,1997年畢業(yè)?,F(xiàn)為湖南師范大學倫理學研究所副所長,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員,湖南省船山學社副社長,省倫理學學會和哲學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史、中國倫理思想史和婚姻家庭道德。承擔和參與國家課題5項,出版了《中國的家庭與倫理》、《王船山倫理思想研究》、《佛教倫理道德精粹》、《王夫之評傳》等著作12本(含合著)。連續(xù)兩屆獲湖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論文獎,并獲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二等獎。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導論:道德的發(fā)展與轉型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道德與近代道德
 第二節(jié) 社會轉型、文化轉型與道德轉型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倫理道德近代轉型的社會歷史背景
第二章 本天與立人:從天人之辨到天人之變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天人之辨
 第二節(jié) 天人之辨的倫理蘊涵
 第三節(jié) 天人之變的實質
第三章 從天到人: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近代轉型的歷史進程
 第一節(jié) 心學與啟蒙: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危機
 第二節(jié) 體中與用西:傳統(tǒng)倫理道德近代轉型的進程
第四章 天道與人道:道德精神的變革
 第一節(jié) 得與德:道的倫理意義
 第二節(jié) 天與人:道的價值分歧
 第三節(jié) 人易天:道的人文精神與人本觀念
第五章 天理與公理:道行原則的更替
 第一節(jié) 天與理:道德原則的絕對肯定
 第二節(jié) 公與理:道德原則的相對主張
 第三節(jié) 公代天:近代道德原則的確立
第六章 天性與質性:主體自覺的提升
 第一節(jié) 性本天:天人合德的內在根據(jù)
 第二節(jié) 性自然:利益原則的確立
 第三節(jié) 性本人:個性覺悟的主體精神
第七章 終論:從天人之變更再看天人之辨
 第一節(jié) 變天為人:傳統(tǒng)倫理道德近代轉型的實質和特點
 第二節(jié) 即人即天:道德價值的根源與定位
 第三節(jié) 得與失:近代倫理道德轉型的評價
 第四節(jié) 綜合創(chuàng)造:道德傳統(tǒng)的超越與更新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