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交通運輸公路運輸中國鐵路橋梁史

中國鐵路橋梁史

中國鐵路橋梁史

定 價:¥35.00

作 者: 中國鐵路橋梁史編輯委員會編
出版社: 中國鐵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鐵路橋

ISBN: 9787113000844 出版時間: 1987-10-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76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是記述一百年來我國鐵路橋梁建設的專業(yè)史書。書中,按照編年斷代和紀事體相結合的體例,全面介紹了我國百年來各個歷史時期各類結構鐵路橋梁的建設歷程和技術特征,記述了有代表性的數(shù)十座鐵路橋梁的橋址勘測、橋式選擇、上部與下部結構設計、施工方法及其特點、通車后概況等,其中包括著名的鐵路大橋和若干新型結構鐵路橋梁。全書共分七章,其中第三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鐵路橋梁建設和第七章我國鐵路建橋技術的發(fā)展是本書的重點。這兩章總結了我國鐵路橋梁建設的寶貴經驗,特別是建國后三十多年來許多具有創(chuàng)見的設計和施工技術,為今后橋梁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讀者對象:橋梁工程技術人員及其他科技工作者,史學、經濟及其他社會科學工作者。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鐵路橋梁史》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序言
   前 言
   編寫說明
   編輯委員會成員合影
   部分橋梁圖片
   第一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鐵路橋梁(1876~1949)
    第一節(jié) 清末時期的鐵路橋梁(1876~1911)
    一、京山線 灤縣灤河橋
    ——我國最先采用氣壓沉箱建筑基礎的鐵路橋
    二、臺灣縱貫線 淡水河橋和曾文溪橋
    ——臺灣早期的開啟橋和特大橋
    三、濱洲線 哈爾濱松花江橋
    ——松花江上的第一座鐵路橋
    四、京漢線 鄭州黃河橋(老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最長的鐵路橋
    五、昆河線 倮姑人字橋
    ——構思精巧,橫跨深谷的鋼拱橋
    六、隴海線 黑石關伊洛河橋(老橋)
    ——我國唯一采用雙懸臂梁的鐵路橋
    七、京張鐵路橋梁
    ——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鐵路橋梁
    八、津浦線 濼口黃河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最大跨度的鐵路橋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的鐵路橋梁(1912~1949)
    九、津浦線 南京鐵路輪渡
    ——我國第一座鐵路輪渡
    十、濱北線 三棵樹松花江橋
    ——我國第一座公鐵兩用橋
    十一、粵漢線 株韶段五大拱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最大跨度的40米鋼筋
    混凝土拱橋
    十二、浙贛線 杭州錢塘江橋
    ——我國自行設計監(jiān)造的公鐵兩用橋
    十三、湘桂線 柳州柳江橋
    ——結構別致的鋼軌橋
    十四、沈丹線 丹東鴨綠江橋
    ——連接中朝兩國的鐵路橋梁
    十五、臺灣鐵路橋梁
    ——海岸、枋寮、宜蘭和竹東線橋梁
   第二章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鐵路橋梁搶修
    第一節(jié) 橋梁搶修概述
    一、東北各線橋梁
    二、北方各線橋梁
    三、長江以南各線橋梁
    四、解放戰(zhàn)爭時期橋梁搶修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第二節(jié) 橋梁搶修選例
    一、90米跨度橋梁搶修三例
    (一)綏佳線 佳木斯松花江橋
    (二)隴海線 黑石關伊洛河橋
    (三)滬杭線 甪釣灣橋
    二、一般大橋搶修五例
    (四)哈長線 陶賴昭第二松花江下行線橋
    (五)長圖線 吉林松花江橋搶修
    (六)京山線 灤縣灤河橋
    (七)向九線 山下渡橋
    (八)京廣線 曲江橋
    三、高橋搶修二例
    (九)隴海線 洛陜段八號橋
    (十)京廣線 樟河橋
    四、拱橋搶修一例
    (十一)京廣線 新巖下拱橋
    五、搶建便橋三例
    (十二)沈山線 錦縣大凌河便橋
    (十三)津浦線 蚌埠淮河深水渡洪便橋
    (十四)湘桂線 衡陽湘江便橋
   第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鐵路橋梁建設
    第一節(jié) 五十年代的鐵路橋梁建設
    一、湘桂線 紅水河I線橋
    ——跨度90米斜腿式橋跨結構
    二、成渝線 王二溪橋
    ——多孔聯(lián)拱曲線橋
    三、沈山線 錦縣大凌河橋(下行線)
    ——建國后新建的第一座特大橋
    四、黎湛線 貴縣郁江橋
    ——建國后第一座采用氣壓沉箱基礎的橋梁
    五、蘭新線 河口黃河橋
    ——建國后在黃河上建成的第一橋
    六、寶成線 松樹坡橋
    ——五十年代跨度最大的石拱橋
    七、包蘭線 東崗鎮(zhèn)黃河橋
    ——三孔53米鋼筋混凝土上承拱橋
    八、京廣線 武漢長江橋
    ——萬里長江第一橋
    九、湘桂線 衡陽湘江橋
    ——利用舊基礎改建的公、鐵兩用橋
    十、南同蒲隴海聯(lián)絡線 潼關黃河便橋
    ——采用高樁承臺基礎、半年建成的特大便橋
    十一、京廣線 正定滹沱河橋(下行線)
    ——首次采用斜管柱基礎的橋梁
    十二、包蘭線 三盛公黃河橋
    ——流冰嚴重地段的橋梁
    十三、內昆線 宜賓氓江橋
    ——在大卵石層首先采用管柱鉆孔基礎的橋梁
    十四、肖穿線 余姚江橋
    ——首次采用吊箱圍堰施工的橋梁
    十五、太焦線 丹河橋
    ——五十年代我國最大跨度的鋼筋混凝土上承拱橋
    十六、川黔線 白沙沱長江橋
    ——管柱穿過大孤石,快速建成的長江橋
    十七、京廣線 鄭州黃河新橋
    ——在游蕩河段采用管柱基礎的橋梁
    十八、廣三線 廣州珠江橋
    ——利用潮差浮運架設鋼梁
    十九、川黔線 烏江橋
    ——44米結合梁及石砌高墩橋
    第二節(jié) 六十年代的鐵路橋梁建設
    二十、貴昆線 天生橋北盤江橋
    ——我國當前最高的鋼塔架輕型橋墩
    二十一、向九線 南昌贛江橋
    ——采用直徑5.8米管柱基礎修建的公鐵兩用橋
    二十二、蘭新線 昌吉河橋
    ——我國第一座預應力混凝土剛性梁柔性拱橋
    二十三、劉家峽專用線 黃河溢洪橋
    ——公路、鐵路共用一個橋面的鋼筋混凝土拱橋
    二十四、豐沙線 永定河七號橋(下行線)
    ——當前我國最大跨度的鋼筋混凝土鐵路拱橋
    二十五、京滬線 子牙新河灘地橋(下行線)
    ——采用拼裝式橋墩的特大橋
    二十六、成昆線 迎水河橋
    ——剛性梁柔性拱鐵路鋼橋
    二十七、成昆線 一線天石拱橋
    ——我國當前跨度最大的鐵路石拱橋
    二十八、成昆線 金口河一號橋
    ——采用柔性墩的車站橋
    二十九、成昆線 舊莊河一號橋
    ——我國第一座懸拼法預應力混凝土鉸接
    懸臂梁鐵路橋
    三十 通讓線 大賚嫩江橋
    ——在平原蜿蜒性河流上壓縮橋長建成的一河一橋
    三十一、京滬線 南京長江橋
    ——我國橋梁建設的又一里程碑
    三十二、宜珙支線 宜賓金沙江橋
    ——我國第一座伸臂架設跨中合攏的鋼橋
    三十三、成昆線 牛日河四號橋
    ——拼裝式預應力薄壁箱形橋墩
    三十四、成昆線 三堆子金沙江橋
    ——當前我國最大跨度的簡支鉚接鋼桁梁
    三十五、南同蒲隴海聯(lián)絡線 潼關黃河橋
    ——采用拆裝式鋼桁梁的永久性橋梁
    三十六、成昆線 鐵馬橋
    ——采用鋼筋混凝土薄壁空心墩的特大橋
    三十七、沈山線 巨流河遼河新橋
    ——最早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的鐵路特大橋
    三十八、焦柳線 連地黃河橋
    ——七個月建成的黃河特大橋
    三十九、成昆線 孫水河五號橋
    ——采用懸臂灌筑法施工的預應力懸臂梁橋
    四十 焦柳線 枝城長江橋
    ——采用高低刃腳沉井及斜拉索伸臂架梁的特大橋
    第三節(jié) 七十年代以來的鐵路橋梁建設
    四十一、襄渝線 紫陽漢江橋
    ——國內高橋墩橋梁之一
    四十二、京滬線 蚌埠淮河新橋
    ——最早試用跨度39.6米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橋
    四十三、京滬線 濟南黃河新橋
    ——黃河滯洪展寬區(qū)長大橋梁之一
    四十四、金山線 上海黃浦江橋
    ——直徑1.2米鋼管樁吊箱圍堰高承臺基礎
    公鐵兩用橋
    四十五、沙通線 白河橋
    ——首次試用15錳釩氮橋梁鋼的栓焊桁梁橋
    四十六、太西線 狄家河橋
    ——采用頂推法施工的預應力連續(xù)梁橋
    四十七、京山線 永定新河新橋
    ——跨度144米的鐵路栓焊桁梁橋
    四十八、京包線 呼和浩特市呼倫路立交橋
    ——采用頂拉法施工的框架式箱形立交橋
    四十九、邯長線 濁漳河橋
    ——我國第一座預應力混凝土斜腿剛構鐵路橋
    五十、湘桂線 紅水河Ⅱ線橋
    ——我國第一座鐵路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五十一、安康專用線 安康漢江橋
    ——我國第一座斜腿剛構薄壁箱形鋼梁橋
   第四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鐵路橋梁的技術改造
    第一節(jié) 鐵路橋梁檢定
    一、對舊中國鐵路橋梁的檢定情況和成果
    二、對建國后新建橋梁的檢定情況和成果
    第二節(jié) 鐵路橋梁技術改造
    一、建國初期橋梁修復和加固
    二、上部結構技術改造
    三、下部結構技術改造
    四、近期的進一步技術改造工作
    五、橋梁技術改造中有特點的施工經驗
   第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鐵路橋梁重大災害
    第一節(jié) 重大水害
    一、京廣線蘆溝橋
    二、1949年沈山線,新義線,錦承線三座大凌河橋
    三、隴海線天蘭段渭河橋
    四、1958年京廣線鄭州黃河老橋
    五、1960年沈丹線本溪太子河橋
    六、1962年外福線南平閩江橋
    七、1963年京廣線北段、石太、石德各線橋梁
    八、蘭新線哈烏段橋梁
    九、成昆線成峨段平壩漫流地區(qū)橋梁
    十、1981年寶成、寶天、成渝、成昆、沈丹、長大、圖佳各線橋梁
    第二節(jié) 重大震害
    一、地震對橋梁的危害
    二、抗震措施
    第三節(jié) 泥石流及其他災害
    一、泥石流災害
    (一)隴海線寶天段堡子溝橋
    (二)隴海線寶天段石浪溝橋
    (三)貴昆線東川支線橋梁
    (四)隴海線寶天段伯陽至社棠間橋梁
    (五)成昆線利子依達橋
    (六)成昆線新基古橋
    二、冰凌災害
    (一)平齊線江橋嫩江橋
    (二)京包線媯水河橋
    (三)包蘭線包銀段三盛公及三道坎黃河橋
    (四)京山線永定新河橋
    三、風沙地區(qū)橋梁災害
    四、船舶碰撞橋梁事故
   第六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鐵路橋渡勘測工作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橋渡水文
    一、橋址選線
    二、設計流量推算
    三、橋孔及沖刷計算
    四、特殊地區(qū)的橋渡水文計算
    五、水文測驗和水工模型試驗工作
    第二節(jié) 水庫地區(qū)的橋梁
    一、水庫區(qū)橋梁建設中的有關問題
    二、水庫區(qū)建橋技術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泥石流地區(qū)橋梁
    一、泥石流地區(qū)的橋位選擇
    二、泥石流地區(qū)橋涵建筑物的布置和設計
    三、泥石流防治工程
    第四節(jié) 鐵路橋渡地質勘測工作的發(fā)展
    一、發(fā)展階段
    二、經驗教訓
   第七章 中國鐵路建橋技術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石拱橋和混凝土拱橋
    一、石拱橋
    二、混凝土拱橋
    第二節(jié) 鋼筋混凝土橋
    一、鋼筋混凝土拱橋
    二、鋼筋混凝土梁橋
    三、鋼筋混凝土箱形框架橋
    第三節(jié) 預應力混凝土橋
    一、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
    (一)簡支梁的應用
    (二)簡支梁的工廠制造
    (三)簡支梁的運輸
    (四)簡支梁的架設
    二、預應力混凝土超靜定結構
    (一)剛性梁柔性拱橋
    (二)鉸接懸臂梁橋——懸臂法施工
    (三)連續(xù)梁橋——萊翁哈特張錨體系
    (四)連續(xù)梁橋——頂推法施工
    (五)斜腿剛構橋
    (六)斜拉橋
    第四節(jié) 鋼 橋
    一、鋼板梁橋與鋼箱梁橋
    二、簡支鋼桁梁橋
    三、連續(xù)鋼桁梁橋
    四、鐵路鋼梁工廠制造
    五、鋼梁架設
    六、鋼梁標準設計
    第五節(jié) 墩 臺
    一、重力式實體墩臺
    (一)建筑材料的演進
    (二)結構的改進
    (三)墩高的發(fā)展
    (四)標準設計
    二、空心橋墩
    三、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拼裝橋墩
    (一)塔架式拼裝橋墩
    (二)重力式拼裝橋墩
    (三)剛架式拼裝橋墩
    (四)預應力拼裝薄壁空心墩
    四、柔性墩
    五、雙柱式橋墩
    六、錨定板橋臺
    七、其他墩臺
    (一)鋼架墩
    (二)木質墩臺
    (三)剛架墩臺
    (四)帶洞橋臺
    (五)空腹式橋臺
    (六)鉸接梁橋墩
    第六節(jié) 基 礎
    一、擴大基礎
    (一)更換基底土層法
    (二)加固基底土層法
    (三)井點降水法
    (四)天然冷氣凍結法
    (五)混凝土圍堰護壁法
    (六)噴射混凝土護壁法
    (七)挖孔樁護壁法
    二、樁基礎
    (一)樁基礎在我國鐵路橋梁中的應用概況
    (二)施工技術與設備
    (三)樁基礎計算理論和設計方法的發(fā)展
    三、沉井基礎
    (一)一般橋梁沉井基礎
    (二)重型混凝土沉井
    (三)薄壁鋼筋混凝土沉井
    (四)高低刃腳鋼沉井
    四、沉箱基礎
    (一)沉箱基礎在我國鐵路橋梁中的應用
    (二)沉箱基礎的結構改進與施工
    五、管柱基礎
    (一)管柱基礎的創(chuàng)始
    (二)管柱基礎在我國鐵路橋梁中的推廣應用
    六、深水基礎修建技術
    七、特殊地基上的基礎設置
    (一)軟土地基
    (二)濕陷性黃土地基
    (三)巖溶地基
    (四)多年凍土地基
   附 表
    附表7—1—1鐵路石拱橋(橋長大于90m)修建概況表(1901~1961年)
    附表7—1—2鐵路混凝土拱橋(橋長大于100m)修建概況表(1909~1974年)
    附表7—2—1鐵路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修建概況表(1967~1979年)
    附表7—3—1鐵路較著名的預應力混凝土橋修建概況表(1956~1982年)
    附表7—4—1鐵路鉚接鋼板梁橋(橋長大于500m)修建概況表(1903~1969年)
    附表7—4—2鐵路焊接鋼板梁橋(橋長大于100m)修建概況表(1956~1981年)
    附表7—4—3鐵路鉚接鋼桁梁橋(橋長大于500m)修建概況表(1894~1979年)
    附表7—4—4鐵路栓焊鋼桁梁橋(橋長大于200m)修建概況表(1961~1980年)
    附表7—4—5新建鐵路鉚接鋼桁梁橋(橋長大于200m)架設
    概況表(1950~1979年)
    附表7—4—61949~1982年新制鋼梁數(shù)量表
    附表7—5—1鐵路橋梁空心橋墩(墩高40米以上)修建概況表(1967~1982年)
    附表7—5—2鐵路橋梁拼裝墩臺修建概況表(1952~1981年)
    附表7—5—3鐵路橋梁預應力混凝土箱形墩修建概況表(1965~1969年)
    附表7—5—4鐵路橋梁(橋長大于100m)柔性墩修建概況表(1966~1981年〕
    附表7—5—5鐵路橋梁錨定板橋臺修建概況表(1978~1982年)
    附表7—6—1旋轉鉆機主要技術性能表
    附表7—6—2鐵路橋梁管柱基礎修建概況表(1957~1981年)
    附表7—6—3振動打樁機技術規(guī)格表
   附錄一 中國鐵路橋梁活載標準的演變
   附錄二 中國鐵路特大橋梁表
   附錄三 我國鐵路線別名稱索引
   附錄四 鐵道部基本建設系統(tǒng)有關機構設置沿革
   中國鐵路橋梁史編輯委員會名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