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農業(yè)基礎科學核農學導論

核農學導論

核農學導論

定 價:¥60.00

作 者: 徐冠仁主編;馬昌燐[等]撰稿
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核技術應用

ISBN: 9787502214067 出版時間: 1995-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39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核農學的基本理論、概念和基礎知識的科技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仁先生主編,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同位素所的有關專家共同組織撰寫。全書共分八章,內容包括核農學的核物理與核化學基礎,輻射源與同位素制備;核輻射與作物遺傳改進,核輻射防治害蟲、輻射刺激生物生長、輻射與農副產品和食品保藏、輻射與環(huán)境生態(tài);同位素示蹤技術及其應用。本書主要供從事核農學科研和應用的科技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農業(yè)院校核農學專業(yè)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核農學導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緒論
   1核物理和核化學基礎
    1.1原子核、核素和同位素
    1.1.1原子
    1.1.2原子核
    1.1.3核素和同位素
    1.2放射性衰變及其規(guī)律
    1.2.1放射性衰變的類型
    1.2.2放射性衰變的基本規(guī)律
    1.2.3放射性活度的單位
    1.3核輻射和物質的相互作用
    1.3.1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2不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3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4電離輻射生物學作用的原理
    1.4.1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
    1.4.2輻射生物學效應的過程
    1.5輻射劑量及其測量
    1.5.I電離輻射領域中常用的量及其單位
    1.5.2各輻射量之間的關系
    1.5.3農作物吸收劑量的計算方法
    1.5.4輻射劑量的測量
   2核素及其標記化合物的制備
    2.1放射性核素及其標記化合物的制備
    2.1.1放射性核素的制備
    2.1.2放射性標記化合物的制備
    2.2穩(wěn)定核素及其標記化合物的制備
    2.2.1穩(wěn)定核素
    2.2.2同位素效應
    2.2.3穩(wěn)定同位素的濃縮
    2.2.4穩(wěn)定核素標記化合物的制備與示蹤同位素豐度的選擇
    2.3核素的測量技術
    2.3.1放射性核素的測量技術
    2.3.2穩(wěn)定核素的測量方法
    2.4常用輻照裝置
    2.4.1核反應堆
    2.4.2加速器
    2.4.3同位素輻照源
    2.4.4X射線裝置
    2.4.6.其它輻照裝置
    2.4.7太空強宇宙射線輻照
   3核輻射與作物遺傳改進
    3.I輻射誘變在作物遺傳改進中的地位
    3.1.1含義和基本特點
    3.1.2研究對象與任務
    3.1.3發(fā)展簡史和主要成就
    3.1.4我國輻射誘變育種的進展
    3.2輻射生物學效應
    3.2.1細胞學效應
    3.2.2植物學效應
    3.2.3植物的輻射敏感性
    3.3輻射誘變的遺傳學基礎
    3.3.1基因突變
    3.3.2染色體變異
    3.3.3核外突變(細胞質突變)
    3.3.4數(shù)量性狀突變
    3.4各類.繁殖方式植物的遺傳改進
    3.4.1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生物學特性與突變的誘發(fā)
    3.4.2突變性狀的誘發(fā)與遺傳
    3.4.3輻照親本材料的選擇
    3.4.4誘變因素、劑量和處理方法
    3.4.5植物種子誘變后代的特點與選育方法
    3.4.6無性繁殖器官誘變后代的特點與選育方法
    3.4.7突變性狀的鑒定篩選技術
    3.5提高植物輻射誘變效率
    3.5.1輻射敏感性與提高誘變效率
    3.5.2親本材料的選擇與誘變效率
    3.5.3誘變因素處理方法與誘變效率
    3.5.4采用先進篩選技術提高選擇效率
    3.6突變(體)遺傳資源的研究利用
    3.6.1突變遺傳資源的收集和研究
    3.6.2突變遺傳資源的利用
    3.6.3突變遺傳資源的保存
    3.7誘發(fā)突變改良作物的應用前景
    3.7.1拓寬輻射誘變的應用范圍
    3.7.2開辟創(chuàng)造遺傳資源的途徑
    3.7.3與多種育種技術結合提高育種效率
    附表 不同植物輻射處理常用的劑量范圍
   4輻射與害蟲防治
    4.1輻射不育防治害蟲的作用與地位
    4.1.1技術原理及其特點
    4.1.2發(fā)展歷史和主要成績
    4.2輻照昆蟲技術
    4.2.1昆蟲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
    4.2.2輻照源
    4.2.3劑量率
    4.2.4輻照劑量
    4.2.5輻照方法
    4.2.6照射蟲態(tài)、照射時期的選擇
    4.3輻照不育昆蟲的釋放技術
    4.3.1輻照不育蟲釋放的原則
    4.3.2輻照不育蟲的釋放方法
    4.3.3輻照不育蟲釋放效果的檢測
    4.3.4釋放的輻照不育蟲的質量控制
    4.4昆蟲的人工飼養(yǎng)
    4.4.1大量繁殖昆蟲是輻射不育技術應用的關鍵
    4.4.2人工飼料的選擇
    4.4.3玉米螟的人工飼養(yǎng)
    4.4.4桃小食心蟲的人工飼養(yǎng)
    4.5輻射不育法的推廣應用
    4.6輻射不育技術的現(xiàn)狀和展望
    4.6.1理論研究中的進展
    4.6.2誘捕技術的發(fā)展
    4.6.3重視用生物防治法降低害蟲蟲口
    4.6.4遺傳的性別分離
    4.6.5輻射不育技術消滅害蟲的進展
   5核輻射刺激生物生長
    5.1概述
    5.2發(fā)展簡史及主要進展
    5.3低劑量輻照刺激生物生長效應機理
    5.4低劑量輻照裝置
    5.4.1車載γ射線輻照源
    5.4.2密封管式中子發(fā)生器
    5.5輻照刺激生物生長技術
    5.5.1輻照生育期的選定
    5.5.2輻照劑量的選擇
    5.5.3生物吸收劑量的監(jiān)測和控制
    5.5.4輻照工藝和配套措施
    5.6低劑量輻照刺激生長技術的應用
    5.6.1農作物
    5.6.2柞蠶和桑蠶
    5.6.3水產類
    5.7安全分析
    5.7.1輻照裝置的安全評估
    5.7.2操作人員接受的劑量
    5.7.3輻照對環(huán)境的影響
    5.7.4輻照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5.7.5可能的事故及其防范措施
    5.8應用前景
    5.8.1應用的限制因素
    5.8.2研究攻關方向和內容要點
    5.8.3效益分析
   6輻射保藏食品
    6.1概述
    6.1.1食品保藏的意義和方法
    6.1.2輻射保藏食品的概念及其發(fā)展歷史
    6.2輻射保藏食品的原理及應用
    6.2.1輻射殺菌
    6.2.2輻射殺蟲
    6.2.3輻射抑制發(fā)芽
    6.2.4輻射延遲成熟、抑制生長
    6.2.5輻射改良食品品質
    6.3食品輻照的影響因子
    .3.1射線種類及輻照方法
    6.3.2輻照條件及復合處理
    6.3.3輻照材料
    6.4輻照食品的衛(wèi)生安全
    6.4.1輻射對食品營養(yǎng)質量的影響
    6.4.2毒理學研究
    6.4.3微生物學的安全性
    6.4.4輻照食品的衛(wèi)生安全性評價
    6.5食品輻射加工工藝
    6.5.1輻照裝置的選擇與設計要求
    6.5.2輻照工藝參數(shù)
    6.5.3劑量監(jiān)測
   7核輻射與環(huán)境生態(tài)
    7.1放射生態(tài)學概述及研究概況
    7.1.1放射生態(tài)學意義及研究內容
    7.1.2國內外關于放射生態(tài)學的研究簡況
    7.2環(huán)境輻射
    7.2.1天然輻射
    7.2.2人工輻射
    7.3放射性核素在生物圈內的循環(huán)和遷移
    7.3.1一般遷移過程
    7.3.2影響放射性核素遷移和積累的各種因素
    7.3.3核爆炸裂變產物的全球沉降
    7.3.4核設施的局部污染
    7.3.5放射性核素在生物鏈和食物鏈中的轉移
    7.4環(huán)境中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學影響
    7.4.1污染環(huán)境的主要放射性核素
    7.4.2污染區(qū)域的輻射效應
    7.4.3減輕和消除農業(yè)環(huán)境放射性污染的途徑
   8同位素示蹤技術及其應用
    8.1同位素示蹤技術在土壤肥料研究中的應用
    8.1.1土壤有效養(yǎng)分的測定
    8.1.2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8.1.3應用同位素示蹤法研究磷礦粉肥的合理利用
    8.1.4應用86Rb研究鉀肥的肥效
    8.1.5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微量元素肥料
    8.1.6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土壤有機質
    8.2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生物固氮研究中的應用
    8.2.115N2示蹤法
    8.2.215N同位素稀釋法和15N-AN值法估測固氮
    8.2.315N天然豐度法估測固N2
    8.3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環(huán)境生態(tài)研究中的應用
    8.3.1農藥在作物體內的吸收、殘留和代謝
    8.3.2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轉移和降解
    8.3.3工業(yè)三廢中有害金屬和氣體的污染與防治
    8.3.4放射性對農業(yè)環(huán)境的污染與防治
    8.3.5研究農用化學物質環(huán)境行為的模擬生態(tài)裝置
    8.4同位素示蹤技術在作物育種與栽培研究中的應用
    8.4.1在作物栽培研究中的應用
    8.4.2在作物抗逆性研究中的應用
    8.4.3在植物育種研究中的應用
    8.5同位素示蹤技術在植物保護研究中的應用
    8.5.1在植物病害研究方面的應用
    8.5.2在植物害蟲研究方面的應用
    8.5.3在農藥研究方面的應用
    8.6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畜牧獸醫(yī)研究中的應用
    8.6.1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畜牧獸醫(yī)研究中的應用
    8.6.2放射免疫分析
    8.6.3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抗原(或抗體)的方法
    8.7同位素示蹤技術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應用
    8.7.1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核酸分子探針的方法
    8.7.2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8.7.3放射自顯影
    8.8同位素示蹤技術在作物營養(yǎng)生理研究中的應用
    8.8.1植物礦質營養(yǎng)代謝生理研究
    8.8.2應用14C研究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8.8.3植物根系發(fā)育和系生理的研究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