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繪畫新芥子園畫譜(第二集 花鳥卷)

新芥子園畫譜(第二集 花鳥卷)

新芥子園畫譜(第二集 花鳥卷)

定 價:¥98.00

作 者: 蔣正萌主編;何鳴,陳培光編繪
出版社: 安徽美術出版社
叢編項: 新芥子園畫譜
標 簽: 中國畫 花鳥畫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9805399 出版時間: 1997-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668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片斷:中國畫歷來推崇的中鋒用筆,是指執(zhí)筆端正,筆鋒基本上在筆線的中間。這種線飽滿、豐實、壯健,取其圓、厚、重,多用于表現(xiàn)結構和運動的主線。側鋒用筆,是使筆桿傾斜,甚至橫臥,不但用筆鋒,有時候也用筆身乃至筆根接觸紙面,筆鋒常偏向線的一邊。這種用筆變化多,既可畫出線又可畫出面,具有表現(xiàn)力強、變化豐富生動的特點。逆鋒用筆,是筆鋒在前逆向而行,與通常用筆方向相反,既可畫中鋒筆線,也可畫側鋒筆線。這種用筆由于筆鋒在推進中遇到阻力散開,就有變化較豐富的飛白效果。這種筆法比較滯澀、潑辣,多數(shù)是結合其他用筆運用的。以上三種筆法,在作畫過程中,經(jīng)常是綜合交替運用的。有的花鳥畫的勾勒,可以基本上使用中鋒用筆,但是,單一使用側鋒或逆鋒的還不多見。必須根據(jù)內容表現(xiàn)的需要,恰當?shù)匕讯喾N筆鋒運用結合起來,才富有表現(xiàn)力。由以上三種筆法變化出的點、厾兩種筆法是寫意花鳥畫中常用的表現(xiàn)技法:點,在中國畫里是相當重要的一種筆法。所謂點是用中鋒把筆端從上往下落到紙上,點好后,筆就離開紙面,不要停留,一停就僵?;B畫里的點法很多,有吻點、臥點、戳點、捻點、揉點、散筆點等。吻點是用力較柔、用筆較緩的點法,適合于表見花、葉、鳥體;戳點是用力較猛、用筆較快的點法,適合于表現(xiàn)飛鳥的羽毛及有動感的花葉;臥點是使筆腹一側接觸紙面的點法,適合于表現(xiàn)較大些的體面;捻點和揉點是用筆點下后再捻動或揉動的點法,適合畫梅、桃、杏、海棠、櫻花這類小花瓣和小葉;散點是用筆鋒散開的點法,適合于表現(xiàn)苔草之類的不定形狀。無論何種點法都要結合書法的用筆方法進行運用。要使筆筆之間相互照應,連貫一氣,筆斷而意不斷。厾,指運用大膽肯定而又準確的落筆,將墨色大塊運行于紙上的方法,是寫意花鳥畫表現(xiàn)大面積墨色、產(chǎn)生恣肆酣暢效果的重要表現(xiàn)方法,且最易產(chǎn)生墨、色、水的氣韻,造就畫面整體的氣勢??梢詥为氂媚騿为氂蒙珔爩?,亦可色墨混用厾寫,適合于表現(xiàn)芭蕉、荷葉、石頭、大花、大葉等形象。(二)墨法: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清沈宗騫說:“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隨筆”,說明用墨與用筆是分不開的,墨法是通過筆法來完成的。用墨與用水的關系也很大,筆、墨、水三者的巧妙運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說。即由于筆含的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現(xiàn)出從濃到淡五個層次——焦、干、濕、濃、淡。這是大體的劃分,實際運用起來,深淺的變化還會更豐富。墨的運用宜在單純中求復雜,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一般以一種墨色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變化不宜過大,大了就會“花”而“亂”,失去整體感。對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須腴潤、不焦躁;濕墨不滑,不能渙漫、無筆力;濃墨不濁,不能呆滯、要筆跡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見骨力。花鳥畫常用的墨法有:濃墨法——墨中摻水少,色度較深,用以表現(xiàn)物象的陰暗面、凹陷處和近的物象。本書前言序學習中國畫有兩種主要方式:寫生和臨摹。寫生是直接描繪現(xiàn)實的人和景物,臨摹是照著前人的作品臨習摹仿。寫生的對象即世間所見,一切都是現(xiàn)成的。臨摹,則需要有范本。這部《新芥子園畫譜》就是供自學臨摹用的一套范本。這套范本所以叫《新芥子園畫譜》,是相對于《芥子園畫譜》而言?,F(xiàn)在年紀稍長的畫家都知道,《芥子園畫譜》是一部曾經(jīng)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畫譜。從一六七九年最初木版刻印到一八九七年發(fā)行石版本,其間經(jīng)過四次大的增補修改,收入山水、竹蘭梅菊、花鳥翎毛和人物等畫科,編成四集出版。該書山水部分的畫稿原是明代一位畫家課徒用的畫稿,為清人沈心友收藏。沈請人整理增補,套版精刻,以為范本,遂得到他岳父著名文人李漁的支持。李漁為該書作序,并取自己在金陵的別墅芥子園之名,稱之為《芥子園畫譜》,后來也稱《芥子園畫傳》。在畫稿前還編入了畫法和畫論,這很適合于初學者的學習。在沒有美術學校的舊時代,初學繪畫只能靠師徒相授受,耳提面命,口傳身教,能有一部畫譜自然是特別需要而珍貴的了。類似的畫譜,在民間還流傳了不少。如明代萬歷年間顧黯然編臨的《歷代名人畫譜》、清初上官周編的《晚笑堂畫傳》,以及后來的《百尺樓叢畫》、《馬駘畫寶》等。但都沒有《芥子園畫譜》著名。這反映了《芥子園畫譜》自有其優(yōu)長,如在講述畫法時采用分解法,從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而漸進。每科又分門別類,條分縷析,比較清楚。講授畫法與畫譜結合起來,相得益彰。這是它比其他畫譜高出一籌的地方。但是,當今天我們再翻閱這部畫譜時,的確感到它已經(jīng)上了年紀。它的不足之處已經(jīng)顯而易見。首先,以木版石版印制,沒有墨和色,等于沒有表現(xiàn)出中國畫的完整面貌;其次,范圖的選用十分有限,且因摹本制版而失真,與匯集歷代名家真跡相去甚遠;其三,各集編選水平參差不齊,山水集略好,竹蘭梅菊集次之,花卉翎毛集又次之,人物集不佳,以至有充湊之嫌。此外,其教授法也顯得單調陳舊,只講摹仿,不涉其他,易導致忽視寫生的方法和創(chuàng)作的根本目的。所有這些,對于今天的學畫者,已經(jīng)不適應了?!缎陆孀訄@畫譜》的編著者起初是想對日的《芥子園畫譜》作一些修改和增補,但在編選過程中,他們越發(fā)感到僅作些增補和修改遠遠不夠,便又重新策劃,再設方案,使新本脫胎換骨,另標新異。別看書名只多了一個“新”字,其內容卻已經(jīng)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這套《新芥子園畫譜》是一部傳授中國畫技法的簡明而系統(tǒng)的教材和初學者自學的范本。貫穿在全套書中的一個指導思想,就是編者所認為的學習中國畫的目的在于學會自由創(chuàng)作,臨摹和寫生是通向自由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手段,從而,這就給臨摹作了一個定位。我們既不可忽視臨摹這個學習中國畫的重要方式,又不能將其當作唯一的方式,更不可視為目的。學習不可不借鑒前人,這是繼承傳統(tǒng)的基本途徑,同時還要師法造化,重視寫生,這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所以,在這部《新芥子園畫譜》中,增加了寫生的內容,而且占有相當?shù)钠?。臨摹和寫生如同舟之雙槳,學畫者靠協(xié)調地把握它們,才能駛向自由創(chuàng)作的彼岸。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習者可以循著書中所設的步驟,逐級而上。編者保留了原來畫譜中的分解教授方法,又融進當代中國畫教學的經(jīng)驗。各卷中依次設有概說、畫論、分類畫譜,名家真跡等。有時敘說,有時圖示,有時在圖旁略加指點,圖文互相參照,相輔相成。所以,實用性是這部書的第一個特點?!缎陆孀訄@畫譜》是普及中國畫基礎知識的文圖并茂的普及讀本。人們都知道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一般讀者來說,難有更多的時間和條件對中國畫進行深入的了解。有些專業(yè)性的書籍對他們偏深而較費解,另一些零散的書畫冊頁又嫌支離。這部《新芥子園畫譜》將包括山水、花鳥、人物三科在內的中國畫作了比較全面而系統(tǒng)介紹,又繪聲繪色。每卷中有簡易明了的概述,后面有歷代名畫真跡,讀者可對中國畫各科的來龍去脈,各時期的主要流派、風格、樣式有較全面的了解。翻開這部畫譜,有如讀一部中國畫的小百科全書,有如走進中國畫的一個小小博物館,會使讀者眼界大開。所以,知識性是這部書的第二個特點?!缎陆孀訄@畫譜》是中國歷代名家名作撮要的畫典。每卷都選入了該畫種歷代最有代表性畫家的作品作范本,并按照類別排列,這可以使學習者和研究者加以類比,看到不同畫家在同類題材作品中的表現(xiàn)手法所具共同之處和差異。在真跡部分里,作品又是按照時代順序而排列的,讀者可以看到中國畫發(fā)展的大致脈絡,看到中國畫發(fā)展演變中具有怎樣的內在聯(lián)系。在某種意義上說,讀者可以把它當作中國畫發(fā)展史的畫冊來讀,當作歷代中國畫圖錄來觀賞、來品味,因此,鑒賞性是它的第三個特點,從而,這部書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熟悉《芥子園畫譜》的讀者,翻閱本書時,會有一種新鮮感。這種新鮮感便是該書對二十世紀得到重大發(fā)展的中國畫新面貌的反映,是對中國畫在表現(xiàn)技巧上新進展的反映。自從本世紀三十年代西方寫實畫法西來,五十年代蘇俄繪畫引入,中國畫受到了不尋常的影響。特別是中國人物畫,從六十年代以來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八十年代,西方現(xiàn)代主義又涌進國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國畫的發(fā)展。藝術觀念的更新以及創(chuàng)作思想的活躍,必然也反映到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上來。所謂新鮮感就是這套書中所體現(xiàn)的時代氣息和藝術活力。這套畫譜的編繪者大多是畫家兼編輯,他們有過學畫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又有編輯的豐富經(jīng)驗。主編和副主編都在出版部門擔任領導工作,有選定、組織和編輯出版重點圖書的膽識與魄力。他們苦心經(jīng)營,歷經(jīng)兩載寒暑,終于編成了這部《新芥子園畫譜》。祝愿它能接過已經(jīng)跨過了三百年的前驅者手中的接力棒,朝向新世紀,再迅速地奔跑。鄧福星丙子深秋識于京華恭王府院

作者簡介

暫缺《新芥子園畫譜(第二集 花鳥卷)》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新芥子園畫譜第二集·花鳥卷
    目錄
   出版說明
   序
   花鳥畫概說
    中國花鳥畫源流中國花鳥畫分類及特點中國花鳥畫工具和材料
    中國花鳥畫筆墨技法學習花鳥畫方法
   歷代名家花鳥畫論
   蘭竹梅菊譜
    蘭譜畫法步驟名家作品
    竹譜畫法步驟名家作品
    梅譜畫法步驟名家作品
    菊譜畫法步驟名家作品
   花卉蔬果譜
    薔薇
    芙蓉
    秋葵
    繡球
    山茶
    杜鵑
    牡丹
    芍藥
    玉蘭
    莘荑
    扶桑
    桃花
    海棠
    櫻花
    蝴蝶花
    萱草
    百合花
    水仙
    荷花
    芭蕉
    紫藤
    凌霄
    葡萄
    牽?;?br />     扁豆
    批杷
    石榴
    桃子
    荔枝
    柿子
    葫蘆
    絲瓜
    蘿卜
    茄子
    花菜竹筍
    青菜
    藕菱荸薺
   清供博古譜
    竹藤器容器瓷器陶壺銅盂
   樹石苔草譜
    松樹柏樹桐樹柳樹石法苔草法
   翎毛譜
    麻雀
    翠鳥
    鵪鶉
    白頭翁
    燕子
    八哥
    家鴿
    喜鵲
    壽帶
    家雞
    雉雞
    錦雞
    白鷴
    雛雞
    家鴨
    白鵝
    鴛鴦
    雄鷹
    丹頂鶴
    孔雀
    蠟嘴
    太平鳥
   草蟲魚介譜
    蝴蝶蜜峰紡織娘蚱蜢蟬天牛螳螂
    蟋蟀蝸牛蟈蟈蜻蜒
    鯉魚金魚鱖魚鯧魚鰱魚蝦蟹蛙
   工筆花鳥畫法
    白描
    設色法
   寫生法
    花卉寫生鳥類寫生局部寫生動態(tài)寫生
   創(chuàng)作法
    筆墨造型方法花鳥畫小品
    構圖法
    賓主虛實疏密聚散三線縱橫
    呼應邊角布白均衡開合款印
    常用構圖
    畫幅格式
    作畫步驟
    素材準備藝術造型構圖推敲落墨完成
   歷代名家真跡(彩頁)
    宋·佚名出水芙蓉圖
    宋·佚名秋葵圖
    宋·趙佶芙蓉錦雞圖
    明·佚名芙蓉白鷺圖
    宋·佚名紅蓼水禽圖
    宋·佚名猿猴摘果圖
    明·徐渭芭蕉梅花圖
    梅花蕉葉圖
    明·周之冕芙蓉丹桂圖
    明·任阜長桃花
    明·藍瑛秋禽圖
    清·鄭板橋黑竹圖
    清·吳昌碩薔薇蘆桔圖
    清·任伯年牡丹圖
    清·任伯年鶴壽圖
    清·吳昌碩桃實圖
    清·吳昌碩杞菊延年圖
    清·虛谷松圖軸
    清·趙之謙花卉冊
    清·蒲華花卉圖冊
    清·羅聘三色梅圖
    現(xiàn)代·齊白石荔枝
    現(xiàn)代·張書旗孔雀
    現(xiàn)代·潘天壽荷花
    現(xiàn)代·郭味渠麗日
    現(xiàn)代·劉海粟荷花鴛鴦
    清·惲壽平設色花卉冊
    現(xiàn)代·徐悲鴻批杷
    現(xiàn)代·陳半丁天竹
    現(xiàn)代·齊白石秋海棠
    現(xiàn)代·陳之佛荔枝綬帶圖
    初夏之晨
    現(xiàn)代·鄭乃珖竹籠瓜
    辣椒蔥
    清·石濤秋艷圖
    清·金農(nóng)玉壺春色
    現(xiàn)代·崔子范花鳥
    現(xiàn)代·高劍父秋鷹圖
    現(xiàn)代·吳茀之良秋清艷圖
    現(xiàn)代·吳茀之歲寒三友圖
    現(xiàn)代·唐云海棠花
    現(xiàn)代·來楚生鳥唱晨風
    現(xiàn)代·李苦禪八哥古木
    現(xiàn)代·王雪濤荷花蜻蜒
    現(xiàn)代·王雪濤葡萄麻雀
    現(xiàn)代·陳大羽憩蔭
    現(xiàn)代·程十發(fā)雙鴿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