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新聞教育事業(yè)迅速發(fā)展,專業(yè)點由不到10個增加到60多個,招生數量由每年數十名擴大到4000名以上,創(chuàng)設了碩士生、博士生教育,還開辦了自學考試。編寫這套教材,正是適應這種繁榮的形勢,為我國高等新聞教育繼續(xù)前進做點有益的工作。參與編寫的同人,來自不同學 校,有老、中、青不同的年齡層次,但都是教學第一線的主講教師,在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上有多年的積累,對新聞人才的知識需求有全面了解。因此,我們十分重視這套教材的基礎性,它包含了新聞專業(yè)各方面的基礎知識,而且較為完備和系統(tǒng),教師使5方便,學生易于掌握?!∵@套教材同讀者見面的時候,已是20世紀的最后數年,它的。上用和影響應該是跨世紀的。因此,我們在編寫時注意到前瞻性,盡可能在闡釋基礎知識的同時,科學地分析其發(fā)展趨向,恰當地征引,評介外國資料,有助于讀者面向未來,開拓思路?!⌒侣剛鞑ナ乾F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的、重要的方面。早在20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新聞學者、新聞學教授邵飄萍就提出:“新聞知識應列國國民普通知識之一?!雹龠@一遠見卓識,逐漸成為事實。在我國,新聞知識的普及已相當廣泛,而且正在普及中提高。這套教材應該為普及與提高新聞知識服務,達到既可供高校新聞院系在校學生使用,也可供有興趣者自學,或用于培訓新聞干部的要求。為此,我們在編寫中注意了通用性。對于知識的評述,在作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的同時,又采用實例作說明;在描述全貌的同時,又剖析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