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就是雜文,雖說另有“清言”,曾經風行一時,難免引起知者的聯(lián)想,對此,也是可遇而不可求,不必一定的。一篇好的雜文,除了思想、文采和個性以外,還多有煉話,即從世事和人生中的提煉出來的警句雋語。前賢說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家,這是不錯的。不但有《詩經》為證,而且,我們中國人實在渾身彌漫著一種詩的分子。而我,倒又覺得我們中國實在是一個雜文的國度?!叭f世師表”孔夫子修《春秋》,“筆則筆,削則削”,“以一字為褒貶”,“微言大義”,這所謂“春秋筆法”不正是雜文筆法么?雜文固然言之有物,但言之有物并不只屬雜文,話里有話才是雜文的特長。雜文未必-定有什么“大義”,但雜文講究是非,愛憎分明。真的作者決不插科打諢,也.決不幫忙幫閑。這是時代的點滴實錄,人物的或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