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理科物理學和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九五”規(guī)劃教材。全書包括實驗基礎和基本原理、原子和分子、原子核和粒子、量子力學的新進展等6章及3個附錄。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物理類專業(yè)的教材,特別適合物理學基礎人材培養(yǎng)基地選用;對于其他理工科專業(yè),本書也是教師的備課參考書和優(yōu)秀學生的輔助讀物。從教學順序上看,本書是《新概念物理教程》中的第五卷,全套書各卷的編寫和改革思路是一脈相承的,但本卷書的改革力度更大,更加強調用普通物理課的風格講述量子物理。本書由實驗事實出發(fā),從特殊到一般地引入一些概念,較多地注重形象化和直觀性,不追求邏輯上的嚴格性和理論上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在數(shù)學工具上,本書幾乎從頭起就運用狄拉克符號和矩陣來表示,采用了與通常量子力學中以偏微分方程為基礎所不同的甚至顛倒的講述體系。書中只介紹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和架構,不涉及量子力學中許多基本而重要的計算方法。所以,物理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了本卷教材之后,必須再學習作為理論物理課的“量子力學”。在制訂物理專業(yè)的教學計劃時,我們往往遇到一個困難,即有些重要課程,如固體物理、原子核物理等,需要等待量子力學課先行而不得不排得相當靠后。我們相信,學生在讀了本卷教材之后,上述課程就不必等量子力學之后再開設了,這將給教學計劃的制訂帶來相當大的靈活性。此外,本卷教材的學習,也會對物理類專業(yè)的學生做近代物理實驗大有幫助。傳統(tǒng)上普通物理課程的第五部分是“原子物理學”,本書與原子物理教材也有區(qū)別,它一改國內多年來原子物理教材以原子光譜和玻爾舊量子論為主線的模式,而是從頭起就用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和語言,較全面地介紹了當代量子物理的方方面面,除原子物理課程的傳統(tǒng)內容外,還介紹了諸如量子共振、勢壘隧穿、能帶、半導體、聲子與元激發(fā)、超導體、AB效應、約瑟夫結、分子軌函及其雜化等,并作為窗口,簡單介紹了量子態(tài)交纏、薛定諤貓的實驗實現(xiàn)、貝爾不等式的實驗檢驗、量子隱形傳態(tài)與量子計算等近年來量子物理的最新進展。但是從課程的銜接來說,本書只要求讀者學過普通物理的光學部分、微積分和線性代數(shù)。對學時的要求和原子物理課程大致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