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地理世界地理大洋彼岸的回聲:美國中國史研究歷史考察

大洋彼岸的回聲:美國中國史研究歷史考察

大洋彼岸的回聲:美國中國史研究歷史考察

定 價:¥27.00

作 者: 陳君靜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漢學

ISBN: 9787500438939 出版時間: 2003-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6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意圖是從學術(shù)史的角度來陳述、分析美國中國史研究的演變。為什么不冠之為“漢學史”或“中國學史”?這還得從“漢學”和“中國學”的概念說起。學術(shù)界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是“sinology”這一譯名,以及“漢學”與“中國學”的區(qū)別。大致說來有以下三種看法:一是將“漢學”等同于“中國學”;二是認為“漢學”與“中國學”雖都指海外的中國研究,但所指的時期和包含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三是反對譯成“漢學”,一律改稱“中國學”。目前,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者習慣于把海外對中國的研究稱為“漢學”,并將“漢學”與“中國學”等同起來。王景倫在《走進東方的夢——美國的中國觀》中就如是說:“漢學(sinology)亦稱中國學(chinastudy),作為外國研究中國的一門學問,最初是在英國發(fā)展興起的,二戰(zhàn)后,在美國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美國遂成為西方‘中國研究’的中心?!雹亠@然,王景倫所稱的國外漢學研究最初興起于英國的判斷是一種誤讀,它至少忽視了傳教時期意萄法籍傳教士對海外中國研究所做的貢獻,但他所提出的“漢學即中國學”的主張,卻是許多學者所認同的。在他們看來,漢學作為國外系統(tǒng)研究中國“語言文字、歷史、地理、哲學、宗教等諸方面”的學問,作為“東方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稱之為“中國學”(theChineseStudies)。應強調(diào)的是,在主張“漢學即中國學”的學者中,有相當一部分學者注意到了海外中國研究內(nèi)容的歷史演變。他們在肯定“漢學”與“中國學”兩概念同一性的前提下,對兩者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適用性,作了區(qū)分。

作者簡介

  陳君靜,生于1963年,浙江奉化人。寧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曾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歷史系、華東師范大學史系,碩士等。發(fā)表論文有30余篇。主持省社科規(guī)劃課題、省市社聯(lián)重點點課題多項。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美國中國史研究的發(fā)端
第一節(jié) 16—18世紀耶穌會士與西方漢學初創(chuàng)
第二節(jié) 美國傳教士東來及其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評介
第三節(jié) 美國傳教士中國研究的特點及其影響
第二章 專業(yè)化中國史研究的逐步形成
第一節(jié) 外交史學的興起
第二節(jié) 從太平洋關(guān)系學會到遠東協(xié)會的建立
第三節(jié) 費正清與美國中國史研究新局面的開創(chuàng)
第四節(jié) 拉鐵摩爾的中國史研究
第三章 美國中國史研究的曲折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麥卡錫主義及其影響
第二節(jié) 費正清與哈佛學派的崛起
第三節(jié) 兩極理論下的美國中國史研究
第四章 關(guān)于“毛主義”的爭論
第一節(jié) 美國記者與紅色中國的報道
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毛主義”的爭論
第三節(jié) 關(guān)于毛澤東研究的方法論及其思考
第五章 超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
第一節(jié) “中國中心觀”興起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jié) 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結(jié)合
第三節(jié) 地方史研究浪潮
第四節(jié) 超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
第六章 中國史研究在幾個重要領(lǐng)域的新進展
第一節(jié) 在國家與地方之間——“地方精英”研究
第二節(jié) 在國家與社會之間——關(guān)于“市民社會/公共領(lǐng)域”問題的探討
第三節(jié) 黃宗智的“過密化”理論和“規(guī)范認識危機” 論
第四節(jié) 新文化史研究與后現(xiàn)代取向
代結(jié)語 關(guān)于“中心史觀”的再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