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前后兩期。前期從金末元初到元代大德年間,約七十年。這期間作者多達官顯宦,寫作的格調也與詞相近。但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等著名戲曲家,加入了散曲創(chuàng)作隊伍,他們那灑脫酣暢尖新直露的風格,帶動了整個曲壇,開創(chuàng)了散曲創(chuàng)作的嶄新局面。后期則從大德年間到元末,約六十年。這期間最著名的作家有張可久、喬吉、貫云石等,曲風又趨向典雅婉媚一路。入明以后,散曲創(chuàng)作的整體趨勢,走上了下坡路。關于元散曲優(yōu)秀作品的選注,現(xiàn)在所能常見的注本大概不下五十余種。在元曲的搜集,整理、研究、普及工作方面,任中敏先生是屈指可數(shù)的。他的《元曲三百首》是我國曲學界較早的散曲優(yōu)秀選本。曾與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疆村的《宋詞三百首》相配套,在海內外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自此而后,以《元曲三百首》名書的選本層出不窮。在選目、選篇方面各有取舍,各具特點,已不下幾十種。本書所取用的是以任中敏先生的《元曲三百首》為底本,并參酌各家進行注析。選本增加了作家小傳,在篇目上也略有增刪,注釋兼采眾家之長,擇善而從,簡析有守成說,有下己意。但都是在先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中掠惠甚多,恕不能一一列舉,在此一并表示衷心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