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的小說藝術享有世界性的盛譽,他曾被一些名家稱為“最精致的藝術家”(王爾德)以至“小說家中的小說家”(亨利·詹姆斯)。但他也遭到一些人的誤解,他們不時把他的創(chuàng)作同“純藝術”相聯系。其實,他是純真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的詩神,溫文爾雅,但卻不是高踞于奧林帕斯山上,不食人間煙火。他的筆端傾瀉的不只是“愛情、人世的悲哀、淡淡的哀愁、自由的熱烈頌歌、生之歡樂的陶醉”;而主要是“飛馳中”的社會生活的重大現象,是這些現象的藝術反映。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俄國,正處于資本主義關系逐漸茁壯和封建農奴制面臨崩潰的時代,用列寧的話來說,當時“一切社會問題都歸結到與農奴制度及其殘余作斗爭”。與這個社會經濟條件相適應,貴族活動家逐漸并最終喪失其歷史作用,代替他們,民主主義平民知識分子出現在社會舞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