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滿族入主中原,從而開始了歷時268年之久的中國歷史上一個封建皇朝愛新覺羅清帝國時期。為了避免女真族隨著自己建立的金政權一同消失的命運,清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們研究創(chuàng)行了許多旨在永久保存本民族固有文化并不斷提升其他地位的制度,康熙二十三年頒行的“滿席一漢席”禮食制度即是其一。滿席分制六等,并做為國宴制度一直維系到帝國的末期。隨著朝遷禮席制度的確立,官場酬酢筵式也因之而形成。但官場筵式卻不受朝延禮食制度的約束,自由、張大、奢侈是其本特征和演化走向,并且成為整個社會都向往染指的最尊貴的宴席。于是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特有的“滿席—漢席”、“滿漢席”“滿漢全席”這樣三個不同歷史形態(tài)和階段的滿流全席文化現象。這一過程,伴隨了清帝國由興盛到衰微直到傾覆的歷史,同時也映射了滿族文化自十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歷時三百途余年的發(fā)展變化;反映了滿族與漢族,乃至整個中國民族文化不斷深融博洽的歷呀大勢。本書從大歷史空間審視滿漢全席文化現象,以二十余年埋頭故紙之功鉤沉梳理出大量翔實珍貴史料再現了這一歷史文化的軌跡。同時也對滿漢全席文化清代以后的演變做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