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文物學概論

文物學概論

文物學概論

定 價:¥42.00

作 者: 吳詩池編著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叢編項: 廈門大學新世紀教材大系
標 簽: 文物/考古

ISBN: 9787532123445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66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吳詩池,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考古學、藝術(shù)學碩士導師。曾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為本科生講授《夏商周考古》、《中國青銅器》、《文物學概論》、《中國原始藝術(shù)》,為碩士研究生講授《考古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等課程及多次帶本科生田野考古實習。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出版合作專著《鄒縣野店》、《閩臺考古》、《中國人的婚姻觀與婚俗》、《大汶口續(xù)集》、《膠東考古》、《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器》等;出版?zhèn)€人專著《中國原始藝術(shù)》、《廈門考古與文物》;發(fā)表考古發(fā)掘報告、簡報及文物研究、藝術(shù)考古、農(nóng)業(yè)考古、考古學、教學研究論文60余篇,論著合計200余萬字。文物學科學地研究文物,對于認識文物價值、發(fā)揮文物作用和對文物的管理保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對文物分類和文物鑒定則是開展文物科學研究的前提,也是文物學研究的內(nèi)容。由于文物的時代不同,質(zhì)地有別,種類繁多,功能各一。本書對文物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分類法加以分類,可供相關(guān)人士參閱和作為院校的教材之用。文物學,是產(chǎn)生于對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學科的建立又促進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發(fā)展。文物資料的整理和匯集是開展文物科學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整理匯集的過程,也是科學研究的過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對個別事的認識開始的,對文物的科學研究也不例外,對某一類文物的研究,也是要從分析個別器物或某一單位的個案研究入手,爾后,在個案研究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對這類文物的系統(tǒng)研究。因之,文物資料的分類整理匯集頗重要。國內(nèi)外歷史上流傳下來許多各種類別文物的著錄,大都是當時研究的成果,同時又對文物研究起了推動作用。后來,文物研究機構(gòu)和各類博物館、博物院及文物考古研究單位又陸續(xù)編輯出版大量文物圖錄和資料匯編,是文物整理匯集更具權(quán)威的成果,這對今后文物的科學研究必將起著更重要的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

  吳詩池,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考古學、藝術(shù)學碩士導師。曾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為本科生講授《夏商周考古》、《中國青銅器》、《文物學概論》、《中國原始藝術(shù)》,為碩士研究生講授《考古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等課程及多次帶本科生田野考古實習。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出版合作專著《鄒縣野店》、《閩臺考古》、《中國人的婚姻觀與婚俗》、《大汶口續(xù)集》、《膠東考古》、《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器》等;出版?zhèn)€人專著《中國原始藝術(shù)》、《廈門考古與文物》;發(fā)表考古發(fā)掘報告、簡報及文物研究、藝術(shù)考古、農(nóng)業(yè)考古、考古學、教學研究論文60余篇,論著合計200余萬字。

圖書目錄

    《廈門大學新世紀教材大系》出版說明
   前言
   甲編
   第一章 文物學的性質(zhì)
   第一節(jié) 什么是文物學
   第二節(jié) 文物學研究的主要領(lǐng)域
   一 研究文物的價值
   二 研究文物的作用
   三 研究文物的分類
   四 研究器物與遺跡
   五 研究文物鑒定
   六 研究文物保護
   七 研究文物管理
   八 研究隊伍建設
   九 研究文物收藏
   十 研究文物旅游
   第二章 文物學的研究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jié) 文物學研究的理論
   一 辯證唯物論
   二 歷史唯物論
   三 文化進化論
   四 定位論
   五 系統(tǒng)論
   六 耗散結(jié)構(gòu)理論
   第二節(jié) 文物學研究的方法
   一 般社會科學方法
   二 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運用
   第三章 文物學的發(fā)展簡史
   第一節(jié) 文物學的萌芽
   第二節(jié) 文物學的產(chǎn)生
   第三節(jié) 文物學的發(fā)展
   第四章 文物的性質(zhì)
   第一節(jié) 文物的定義
   第二節(jié) 文物的內(nèi)涵
   第三節(jié) 文物的時限
   第五章 文物的定名與分類
   第一節(jié) 文物的定名原則與方法
   一 文物定名的原則
   二 文物定名的方法
   第二節(jié) 文物分類的原則
   一 文物具有復雜性和可劃分性
   二 文物分類的原則
   第三節(jié) 文物分類的方法
   一 時代分類法
   二 區(qū)域分類法
   三 存在形態(tài)分類法
   四 質(zhì)地分類法
   五 功能分類法
   六 屬性分類法
   七 來源分類法
   八 價值分類法
   九 綜合分類法
   十 綜合概括分類法
   第四節(jié) 文物分類法的選擇原則
   一 有利于文物保管
   二 有利于文物的宣傳
   三 有利于文物的研究
   第五節(jié) 文物分類法存在的局限性與再探索
   一 文物分類法存在的局限性
   二 文物分類法的再探索
   第六章 文物的價值
   第一節(jié) 文物價值的客觀性
   第二節(jié) 文物應具備四性
   一 歷史性
   二 藝術(shù)性
   三 科學性
   四 紀念性
   第七章 文物的作用
   第一節(jié) 文物的史料作用
   一 文物的證史作用
   二 文物的正史作用
   三 文物的補史作用
   四 文物的史料作用
   第二節(jié) 文物的教育作用
   一 文物教育的特點
   二 文物教育的場所
   三 文物教育的形式
   四 文物的教育功能
   第三節(jié) 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
   第四節(jié) 文物的借鑒作用
   第八章 文物管理與保護
   第一節(jié) 文物管理的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文物保護管理措施
   第三節(jié) 文物管理機構(gòu)的設置
   第四節(jié) 文物的管理
   一 文物管理原則與方式
   二 文物的法制管理
   三 館藏文物的管理
   四 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
   五 文物調(diào)查與管理
   六 考古發(fā)掘的管理
   七 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
   八 文物出境的管理
   九 文物市場的管理
   第五節(jié) 文物保護技術(shù)
   一 傳統(tǒng)文物保護技術(shù)
   二 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保護文物
   三 文物保護中的專門技術(shù)
   第六節(jié) 文物保護維修原則與技術(shù)
   一 文物保護和維修的原則
   二 文物保護和維修技術(shù)
   第七節(jié)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管理
   一 制定保護規(guī)劃
   二 加強保護管理
   第八節(jié) 文物工作人員的管理
   第九節(jié) 文物保護的科研與文物保護科技的應用
   第十節(jié) 文物保護方針與文物保護策略
   第九章 文物保護與文物教育趨向國際化
   第一節(jié) 文物保護與文物教育趨向國際化的標志
   第二節(jié) 文物保護技術(shù)和資金多元化
   第三節(jié) 各國文物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第四節(jié) 保護文物的國際文物公約和法規(guī)
   第十章 文物學與其他學科的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 文物學與歷史學的關(guān)系
   一 文物學與歷史學研究的共性和特性
   二 文物是歷史學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料
   第二節(jié) 文物學與考古學的關(guān)系
   一 文物學與考古學研究的共性與特色
   二 考古學要為文物學提供科學的文物資料
   第三節(jié) 文物學與博物館學的關(guān)系
   一 文物學與博物館學研究的異同
   二 文物學與博物館學研究的交叉
   第四節(jié) 文物學與人類學的關(guān)系
   一 文物學與人類學的研究對象大同小異
   二 文物學與人類學的研究目標一致
   第五節(jié) 文物學與民族學的關(guān)系
   一 文物學研究需運用相關(guān)的民族學材料及其研究成果
   二 民族學研究必須運用文物學提供的相關(guān)的文物及其研究成果
   第六節(jié) 文物學與美學的關(guān)系
   一 文物學和美學同以文物為研究對象
   二 文物學與美學研究的內(nèi)容側(cè)重點不同
   第七節(jié) 文物學與其他相關(guān)學科的關(guān)系
   一 文物學與地理學
   二 文物學與方志學
   三 文物學與宗教學
   四 文物學與建筑學
   五 文物學與數(shù)學
   六 文物學與其他學科
   
   乙編
   第十一章 文物鑒定
   第一節(jié) 文物鑒定的必要性
   一 真?zhèn)伪孀R
   二 文物斷代
   三 文物價值的評估
   四 文物保管研究的要求
   五 文物出境需經(jīng)鑒定
   六 文物市場管理的要求
   第二節(jié) 文物鑒定的內(nèi)容與方法
   一 文物鑒定的主要內(nèi)容
   二 文物鑒定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jié) 文物鑒定的意義與要求
   一 文物鑒定的意義
   二 文物鑒定的要求
   第十二章 文物鑒定的主要對象
   第一節(jié) 不可移動文物的鑒定
   一 古遺址鑒定
   二 古墓葬鑒定
   三 古礦冶遺址鑒定
   四 古窯址鑒定
   五 古建筑鑒定
   第二節(jié) 可移動文物的鑒定與辨?zhèn)?br />    一 石器的鑒定與辨?zhèn)?br />    二 陶器的鑒定與辨?zhèn)?br />    三 銅器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四 銅鏡的鑒定與辨?zhèn)?br />    五 貨幣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六 瓷器的鑒定與辨?zhèn)?br />    七 漆器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八 金器的鑒定與辨?zhèn)?br />    九 銀器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十 珠寶玉器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十一 文房四寶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十二 書畫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十三 篆刻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十四 古文獻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十五 古代家具的鑒定與辨?zhèn)?br />    十六 近現(xiàn)代文物鑒定與辨?zhèn)?br />    
   丙編
   一 第四紀地質(zhì)分期、冰期、人類進化階段、考古分期對應關(guān)系一覽表
   二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三 文物藏品定級標準
   四 中國文物出口鑒定參考標準
   
   主要參考書刊報紙目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