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言
一 文學史的三大要素
二 即將展開的以抒情方式為視角對中古文人詩歌發(fā)展歷程的審視
第一章 漢代人對詩歌文體功能的認識
一 漢代人論詩的習氣
二 “詩言志”與“知人論世”
三 社會功能對文體功能的要求
第二章 五言詩的興起與文人的嘗試
一 漢代人作詩的習氣
二 文人五言詩的興起
三 詩人在尋求第一人稱抒情方式:“蘇李詩”為代言體辨
四 詩人以群體生活為基點的抒情:《古詩十九首》
五 《古詩十九首》無題首辨
六 從“無題”到“雜詩”
七 從“雜詩”到“詠懷”
第三章 為詩歌的抒情吹響號角:《典論·論文》的時代意義
一 “詩賦欲麗”的提出:詩取得與賦平等的地位
二 具有榜樣效應的賦的抒情
三 賦的抒情探因
四 “麗”與“情”
五 “氣”與“情”
第四章 建安詩人改制樂府民歌與曹植創(chuàng)造出新型人物形象
一 文人樂府中的抒情之作
二 樂府民歌的特點與文人改制的起點
三 建安詩人改制樂府民歌的邏輯步驟
四 曹植創(chuàng)造出似我非我、非我似我的新型人物形象
五 在詩歌中展開心理刻畫
第五章 “得意忘形”與阮籍詩歌對深層情感抒發(fā)的追求
一 玄學的興起與玄學思想方法
二 阮詩運用玄學思想方法的總原則
三 阮詩運用玄學思想方法的三大標志
四 詩歌對抒發(fā)深層情感的追求
第六章 “興”與嵇康詩歌對言外之旨的追求
一 “峻切”是嵇康五言詩的風格
二 嵇康四言詩所抒發(fā)的情感
三 清峻玄遠:嵇康四言詩的風格定位
四 四言詩的文體意味與“興”
五 “興”與清峻玄遠
第七章 “詩緣情”的提出:陸機《文賦》與張華的貢獻
一 “詩緣情”的提出及時代意義
二 “詩級情”在藝術構思中的作用
三 “詩緣情”是在張華影響下提出的
四 張華論“詩緣情”
第八章 陸機詩歌情感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
一 行旅詩是陸機的代表作
……
第九章 左思《詠史》:個體抒情在時間上的擴張
第十章 西晉詩人的逆反式抒情
第十一章 郭璞《游仙》:個體抒情在空間上的擴張
第十二章 東晉詩人情感抒發(fā)闖入誤區(qū)
第十三章 陶淵明詩歌情感抒發(fā)的對立兩極
第十四章 謝靈運山水詩的情和景與內心矛看
第十五章 鮑照詩歌情感抒發(fā)在風格表現(xiàn)中的力量
第十六章 謝脁山水詩的多端化情感抒發(fā)
第十七章 江淹摹擬之作再現(xiàn)前輩詩人的風采與輝煌
第十八章 南朝詩人對情感抒發(fā)的期望與焦慮
第十九章 南朝文論家對“詩緣情”理論的拓展
第二十章 北朝詩人對金戈鐵馬的情感追求
第二十一章 庚信《擬詠懷》抒情主人公的雙重身份
綜論
主要引用書目與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