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是炎黃文化的發(fā)源地,又是陸路絲綢之路的起點。從漢代到唐代期間外來佛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隨絲綢之路不斷東傳,也是古代中學西傳、西學東漸東西方文化交流最興盛的地區(qū)。從地學地貌來看,中國西部處在我國第一、二臺地高原地帶,自然景觀類型繁多,景象奇特。編者從1990-1997年幾次考察中,對自然景觀資源成因、類型和中國傳統(tǒng)景園建筑理論的起源體系等方面,不斷有新的科學發(fā)現(xiàn)。1.今日新疆尚保存有八大奇特的自然景觀。(1)冰川景觀——新疆天山是我國最大的現(xiàn)代冰川山。(2)雪山景觀——中國西部的祁連山、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四個山系均分布有雪山景觀。(3)沙漠景觀——陜、甘、寧、新疆、內蒙均分布有沙漠景觀,新疆所占面積最大約42km2。(4)戈壁景觀——“戈壁”蒙古語,意為細沙、塵土、卵石、干旱荒涼不毛之地。(5)風蝕殘丘景觀——分布在新疆的龍城、魔鬼城、五彩城等奇特景觀,屬地質重力和風蝕地貌成因的自然景觀。(6)巴音布魯克小尤魯都斯天鵝湖位于新疆和靜縣境內。(7)綠洲景觀——絲綢之路上的綠洲是沙漠的相對語。(8)森林和植物景觀——分布在中國西部阿爾泰山一帶的落葉松林、云杉林、冷杉林和天山云杉林,都是稀有生態(tài)資源和名貴景觀。2.在人工景園建筑理論體系方面有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的影響(1)佛教庭園的形成也是沿絲綢之路文化東傳。(2)伊斯蘭教文化對新疆的苑園影響較大。從以上兩點可以了解到新疆的自然景觀與歷史苑園的性質,以及在歷史地理和民族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這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我們研究組和編寫組可以說作了一些及時發(fā)掘和整理工作。將研究過程所得到的有價值的資料、文獻、照片等,編寫成書,以填補此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