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與程序設計其他編程語言/工具COM/DCOM技術內幕

COM/DCOM技術內幕

COM/DCOM技術內幕

定 價:¥80.00

作 者: (美)[蘭迪·阿伯內西]Randy Abernethy著;汪浩[等]譯;汪浩譯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COM/DCOM/ATL/COM+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5355873 出版時間: 2000-03-01 包裝:
開本: 26cm 頁數: 534 字數:  

內容簡介

  COM/DCOM問世后,在短短的幾年中,就為廣大的編程人員所接受,并在網絡編程領域引發(fā)了革命性的進步。但是在國內計算機圖書中,介紹COM/DCOM編程的圖書還相當少。為了彌補這一空白,向國內廣大讀者介紹COM/DCO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從MACMILAN出版公司引進了Randy Abernethy著的《COM/DCOM Unleashed》,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努力,它的中文版終于得以出現在讀者面前。與同類圖書相比,本書的特點是:它專門面向初級和中級COM程序員,準備將他們引入更高層次。本書中包含大量程序清單,直接指導你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習COM/DCOM更加直觀、高效。本書最適合有一些C+十工作經驗、能熟練使用指針和 Windows環(huán)境的讀者。本書從概念上介紹了將Windows DNA構架用作指示圖的處理方法,在此基礎上具體講述高級COM編程應用。全書共由六部分組成:第一部分: Windows DNA編程技術第二部分:高級COM編程技術第三部分:帶有DCOM的分布式組件第四部分:使用MTS的組件管理和事務處理第五部分:帶有MSMQ的異步組件編程第六部分:新穎的改進的 COM:COM+每一部分建立在前面章節(jié)的基礎上,各自有其獨立的面貌和感覺,但是我們仍建議您按進度閱讀

作者簡介

暫缺《COM/DCOM技術內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Windows DNA和COM
第1章 Windows DNA和COM
1. 1 Windows DNA
1.2 HTML
1.2.1 無狀態(tài)環(huán)境
1.3 Windows DNA服務
1.3.1 Windows DNA服務:COM
1.3.2 Windows DNA服務:DNA核心
1.3. 3 Windows DNA服務:工具
1.4 DNA功能綜述
1.4.1 測覽器
1. 4. 2 IIS
1.4.3 ASP
1.4.4 MTS
1.4.5 MSMQ和 SQL Server
1.5 小結,
第2章 多層組件體系設計
2. 1 綜述
2.2 Ad-HOC設計
2.3 基本應用程序分界:表達、邏輯和數據服務
2.4 三層設計
2.5 保持層平衡
2.6 多層設計
2.7 本地定位或分布式的
2.8 優(yōu)秀的設計技術
2.8.1 將應用程序抽象為層
2.8.2 找出組件
2.8.3 創(chuàng)建接口
2.8.4 組件實現
2.8.5 設計約束
2.8.6 設計目標
2.9 設計工具
2.10 小結
第二部 分高級COM編程技術
第3章 永久性存儲
3.1 復合文件的COM接口
3.1.1 IStorage和IStream
3.2 結構化存儲函數
3.2.1 StgCreateDocFile()
3.2.2 StglsstorageFlle()
3.2.3 StgOpenStorage()
3.3 結構化存儲接口
3.3.1 IStorage
3.3.2 IStream
3.3.3 IRootStorage
3.3.4 IPersist
3.3.5 IPerslstbtorage
3.3.6 IPerslststream
3.3.7 IPersistFlle
3.4 結構化存儲瀏覽器
3.5 微軟管理控制臺示例
3.6 通用數據傳送和通知
3.6.1 IDataObject
3.6.2 LAdvisesink
3.6.3 IDataAdvlseHolder
3.7 采樣通知的實現
第4章 別稱
4.1 別稱的接口
4.1.1 IMonlker
4.1.2 IEnumMoniker
4.1.3 IBindCtx
4.2 別稱的類型
4.2.1 文件別稱
4.2.2 URL切積
4.2.3 復合別稱
4 2.4 類別稱
4.2.5 項別稱
4.2.6 指針別稱
4.2.7 反別稱
4.3 小結
第5章 可連接對象
5.1 連接點
5.2 連接點容器
5.3 連接點示例
5.3.1 事件接收器
5. 4 VisualBaslc
5.4.1 重寫事件源
5.4. 2 ATL代理生成器
5.4.3 編寫Visual Basic客戶程序
5.5 不同工具如何實現事件
5.5.1 事件和Visual Basic
5.5.2 事件和C++ Builder
5.6 小結
第6章 COM線程
6.1 PC線程的發(fā)展
6.2 線程類型
6.2.1 工作者線程
6.2.2 報文隊到線程
6.2.3 窗口線程類型
6.2.4 單元線程
6. 2.5 線程組合
6.3 COM線程模型
6.3.1 單線程服務器
6.3.2 單元線程服務器
6.3.3 自由線程服務器
6.4 線程同步
6.4.1 線程的本地存儲
6.4. 2 去除并行問題
6.5 小結
第7章 COM及其注冊表
7.1 注冊表的 API
7.2 Regedit和Regedt32
7.2. 1 導人和導出注冊文件
7.3 COM注冊表結構
7.3.1 文件擴展名
7.3.2 ProgID
7.3.3 AppID
7.3.4 CLSID
7. 3. 5 接口
7.3.6 TvpeLih
7.4 HKEY LOCAL MACHINE\SOFT WARE\Microsoft\Ole
7.4.1 允許和禁止DCOM
7.4.2 缺省權限
7.4.3 繼承的安全性保證
7.5 注冊一個COM服務器
7.5.1 Regsvr32
7.5.2 自注冊離線服務器
7.5.3 結構
第8章 COM的優(yōu)化、繼承和集合
8.1 DCOM的速度
8.1.1 對象定位
8.1.2 網絡循環(huán)
8.1.3 混合線程模型
8.2 遠程動作
8.3 遠程索引記數
8.3.1 強制回應
8. 4 代理進程
8.4.1 用戶代理
8.5 IClassFactory
8.6 繼承性
8.6.1 集合
8.7 小結
第三部分 帶有DCOM的分布式組件
第9章 DCOM在NT服務器上的應用
9.1 NT服務模板
9.1.1 函數main()與WinMain()
9.1.2 函數ServiceMain()
9.1.3 函數ServiceCtrlHandle()
9.2 ATL與服務
9.2.1 DCOM IPC
9.3 實用程序
9.3.1 服務控制面板附屬程序
9.3.2 Windows NT診斷程序(WinMsd.exe)
9.3.3 服務控制器程序(Sc.exe)
9.3.4 事件瀏覽器
9.4 OpenSCManager()
9.4.1 服務句柄
9.4.2 對服務的操作
9.5 注冊表
9.6 事件日志
9.6.1 報文編譯器(MC)
9.6.2 HeglsterEventsource(),DereglsterEvent-Source( )和 Report Event()
9. 6.3 事件記錄瀏覽器
9.7 調試
9.7.1 系統(tǒng)帳號
9.7.2 NT任務管理器(NT Task Manager)調試
9.7.3 用AT命令啟動調試器
9.8 小結
第10章 打包
10.1 領會打包
10.2 類庫打包
10.3 標準打包
10.3.1 確定DLL入口點
10.3.2 類定義
10.3.3 定義IID、TypeLib GUID與CLSID
10.3.4 代理與存根的定義
10.3.5 注冊文件
10.3.6 MIDL輸出文件的轉換
10.4 自定義打包
10.4.1 對象類的說明
IO.4.2 對象類的定義
10.4.3 代理類的定義
1O.4.4 客戶
第11章 安全性
11.1 COM與DCOM的安全性比較
11.1.1 COM的安全性與SSPI
11.2 NT安全性
11.2.1 域
11.2.2 安全性描述符
11.2.3 訪問控制表
11.2.4 用戶身份驗證
11. 3 冒名
11.3.1 函數ColmpersonateClient( )與CoRevertToself()
11. 3.2 掩飾
11.4 說明安全性
11.5 編程安全性
11.5.1 安全罩
11. 5. 2 IClientsecurty接口
11.5.3 訪問與啟動的安全性
第12章 配置與糾錯
12.1 設置訪問控制列工具(DCOMCNFG)
12.1.1 遺留COM服務器
12.1.2 創(chuàng)建自動服務器
12.1.3 缺省屬性
12.1.4 缺省安全性
12.1.5 配置COM服務器
12.1.6 服務器位置
12.1.7 服務器安全性
12.1.8 服務器身份
12.2 OLEView
12.2.1 OLEVieW的不足
12.2.2 用OLEView配置COM對象
12.2.3 代理
12.2.4 訪問允許
12.3 糾錯處理
12.3.1 糾錯策略
12.3.2 ISupportErrorlnfo接口
12.4 小結
第四部分 運用MIS的組件管理與應用
第13章 MTS的體系結構與管理
13.1 MTS的特性
13.1.1 可擴展性
13.1.2 并行管理
13.1.3 執(zhí)行性能
13.1.4 可靠性
13.l.5 安全性
13.1.6 分布式事務處理
13.1.7 組件框架集成化
13.2 MTS的歷程
13.3 如何使用MTS
13.3.1 支持中層應用服務器
13.3.2 簡單應用到多層應用
13.4 MTS的體系結構
13.4.1 MTS組件
13.4.2 MTS對象
13.4.3 信息包
13.4.4 代理對象
13.4.5 上下文對象
13.4.6 活動
13. 4.7 MS DTC
13.4.8 事務對象
13.4.9 MTS呵執(zhí)行程序(MTS Executive)
13.4.10 MTS的運行時代理
13.5 外部服務
13.5.1 資源管理器
13.5.2 資源分配器
13.6 安裝MTS的系統(tǒng)要求
13.7 管理MTS
13.7.1 MTS Explorer
13.7.2 自動管理的任務
13.7. 3 命令行工具
13.8 小結
第14章  MTS作為組件管理器
14.1 MTS和其他基于組件服務的編程
14.2 MTS的可擴展特性
14.3 MTS與標準的COM組件
14.3.1 標準COM組件
14.3.2 在MTS下運行標準COM組件
14.3.3 MTS針對標準COM組件的優(yōu)點
14.4 通向MTS組件之路
14.4.1 軟件的再使用
14.4.2 運行性能,可擴展性與強壯性
14.5 狀態(tài)
14.5.1 狀態(tài)類型
14. 5. 2 狀態(tài)存儲
14.6 MTS組件的要求
14.7 構造MTS組件
14.7.1 上下文對象
14.7.2 對象控制
14. 7.3 用ATL構造MTS組件
14.7.4 共享屬性管理器(SPM)
14.7.5 MTS內引用對象
14.7.6 在MTS內創(chuàng)建對象
14.8 小結
第15章 MTS作為事務協(xié)調器
15.1 事務處理定義
15.1.1 ACID
15.2 事務處理管理
15.2.1 資源管理員
15.2.2 MS DTC
15.2.3 資源分配
15.2.4 事務處理協(xié)議
15.3 MTS事務處理編程模型
15.3.1 創(chuàng)建事務處理行程
15.3.2 完成事務處理
15.4 數據訪問
15.5 監(jiān)控事務處理
15.6 設計需考慮的事項
15.6.1 優(yōu)先選用精細組件
15.6.2 將組件靠近它們的數據源
15.6.3 同時使用相同資源的信息包組件
15.7 小結
第16章 MTS安全性
16.1 MTS安全概念
16.1.1 角色
16.1.2 安全責任
16.2 說明MTS安全性
16.2.1 創(chuàng)建角色
16.2.2 向組件和接口中添加角色
16.2.3 啟動安全性
16.2.4 身份驗證
16.3 程序上的MTS安全性
16.3.1 識別用戶
16.3.2 授權用戶
16. 4 小結
第17章 COM的事務處理綜合器(COMTI)
17.1 COMTI的需求
17.2 大型機和Windows DNA
17.2.1 SNA Server
17.2.2 COMTI之前
17.2.3 COMTI
17.2.4 COMTI的告誡
17.3 CICS和CICS連接
17.4 COMTI組件構造器
17.4.1 CICS TP
17.4.2 CICS LINK
17.5 COMTI管理控制面板
17.6 COMTI運行時概述
17. 7 小結
第五部分 用報文隊列的方法對異步組件進行編程
第18章 對松散關聯的系統(tǒng)進行編程
18.1 什么是報文
18.2 報文的優(yōu)點
18.3 報文的缺點
18.4 同步編程與異步編程的對比
18.5 可擴展性
18.6 面向報文的中間設備
18.6.1 MOM API
18.6.2 MOM系統(tǒng)軟件
18.6.3 系統(tǒng)管理工具
18.7 Microsoft報文隊列服務器( MSMQ)
18.8 MSMQ連接器
18.9 MSMQ與其他API
18.10 MSMQ與Email
18.11 小結
第19章 MSMQ的管理與體系
19.1 MSMQ對象與屬性
19.2 報文
19.2.1 報文屬性
19.3 隊列
19.3.1 隊列類型
19.3.2 MQIS
19.3.3 LQS
19.3.4 隊列屬性
19.3.5 優(yōu)先權
19.3.6 事務性隊列
19.3.7 識別隊列
19.3.8 專用隊列
19.4 計算機
19.4.1 計算機屬性
19. 5 MSMQ計劃
19.5. 1 物理連接
19.5.2 聯網
19.5.3 MSMQ控制器
19. 6 MSMQ客戶
19.7 MSMO管理
19.8 小結
第20章 MSMQ編程
20.1 MSMQ庫API
20.2 用MSMQ庫API構建MSMQ應用程序
20. 2.1 格式名
20.2.2 路徑名
20.2.3 查詢格式啟
20.2.4 用屬性工作
20.2.5 創(chuàng)建隊列
20.2. 6 注銷隊列
20.2.7 隊列打開
20.2.8 發(fā)送報文
20.2.9 接收報文
20.2.10 關閉隊列
20.3 MSMQ ActiVeX控件API
20.3.1 MSMQ ActiveX類
20.4 用原始COM接口構建MSMQ應用程序
20.4.1 定義接口與GUID
20.4.2 初始化COM
20.4.3 創(chuàng)建隊列
20.4.4 注銷隊列
20.4.5 打開隊列
20.4.6 送出報文
20.4.7 接收報義
20.4.8 關閉隊列
20.5 用靈巧指針構造MSMQ應用程序
20.5.1 定義接口與GUID
20.5. 2 tli文件
20.5.3 ATL依賴性
20.5.4 創(chuàng)建隊列
20.5.5 注銷隊列
20.5.6 打開隊列
20. 5. 7 送出報文
20.5.8 接收報文
20.5.9 關閉隊列
20.6 用VBScript構造一個MSMQ應用程序
20.7 小結
第21章 高級MSMQ編程
21. 1 指針
2.1.I MSMQ API指針
21.1.2 MSMQ ActiveX組件光標
21.2 尋找隊列
21.2.1 計算機屬性
21.3 報文確認、應答與日志
21.3.1 管理隊列
21.3.2 應答隊列
21.3.3 報文ID
2.3.4 日志
21.4 事務
21.4.1 ACID
21.4.2 報文事務
21. 4.3 ITransaction
21.4. 4 創(chuàng)建事務隊列
21.4.5 事務的類型
21.4.6 外部事務
21.5 MSMQ Email API
21.6 異步操作
21.6.1 自動事件
21.6.2 系統(tǒng)事件對象
21.6.3 回調函數
21.6.4完成端口
21.7 隊列安全性
21.7.1 報文安全性
21. 8 小結
第六部分 Windows DNA和COM
第22章 COM+介紹
22.1 COM+的發(fā)展過程
22.2 MTS的不足
22.3 COM+體系結構
22.3.1 創(chuàng)建對象
22.3.2 參數化對象創(chuàng)建
22.2. 3 別稱
22.3.4 中性線程單元
22.3.5 對象合并
22.3.6 動態(tài)合并管理
22.3.7 動態(tài)負載平衡
22.4 COM+部署服務
22.5 資源行理器
22.5.1 帶校IE資源管理器(Compensating Resource Manager) 
22.6 小結
第23章 COM+服務編程
23.1 設計COM+組件
23.2 隊列中的組件
23.2. 1 隊對中的事務
23.2.2 管理隊列中的組件
23.3 松散關聯事件
23.3.1 松散關聯事件(LCE)
23.4 數據訪問
23. 4. 1 內存數據庫
23.4.2 最佳讀取數據訪問
23.4.3 過渡的共事屬件管理器
23.4.4 IMDB的限制
23. 4. 5 管理IMDB
23.5 COM+的安全性
23.6 基本COM特性
23.6. 1 結構化存儲
23.6.2 取消不完成的COM調用
23.7 小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