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植物病理學實驗室守則
第一章 植物病害癥狀觀察
實驗一 侵染性植物病害癥狀觀察
實驗二 非侵染性植物病害癥狀觀察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態(tài)觀察
實驗三 真菌的一般形態(tài)觀察
實驗四 鞭毛菌亞門真菌形態(tài)觀察
實驗五 接合菌亞門真菌形態(tài)觀察
實驗六 子囊菌亞門真菌形態(tài)觀察
實驗七 擔子菌亞門真菌形態(tài)觀察
實驗八 半知菌亞門真菌形態(tài)觀察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診斷和病原鑒定
實驗九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癥狀觀察及診斷
實驗十 植物病原細菌形態(tài)觀察
實驗十一 植物病原細菌的生理生化測定
第四章 植物病毒病的診斷和病毒鑒定
實驗十二 植物病毒傳染試驗
實驗十三 植物病毒的分離與純化
實驗十四 植物病毒粒體的穩(wěn)定性測定
實驗十五 植物病毒內含體觀察
實驗十六 植物病毒的擴繁與提純
實驗十七 植物病毒粒體的電鏡觀察
實驗十八 植物病毒抗血清的制備
實驗十九 植物病毒血清學檢測
實驗二十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植物病毒
第五章 其他類型病原物的觀察及所致病害診斷
實驗二十一 植物寄生線蟲的形態(tài)觀察
實驗二十二 植物病原線蟲的分離
實驗二十三 寄生性植物的形態(tài)觀察
第六章 植物病害的侵染過程
實驗二十四 真菌孢子的誘導產生
實驗二十五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萌發(fā)
實驗二十六 植物病原物的人工接種
實驗二十七 植物病原真菌侵染過程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第七章 病原茵的分離培養(yǎng)
實驗二十八 滅菌與消毒
實驗二十九 培養(yǎng)基的制作
實驗三十 病原菌的分離培養(yǎng)和純化
附1 常用的幾種典型的病原菌分離方法
附2 真菌和細菌的菌種保藏
實驗三十一 真菌單孢子分離技術
第八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與寄主的抗病性
實驗三十二 病原物的致病毒素提取及活性測定
實驗三十三 病原物酶的致病作用測定
實驗三十四 植物組織中酚類物質含量的測定
實驗三十五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測定
實驗三十六 植保素的提取和生物活性測定
實驗三十七 植物誘導抗病性觀察
實驗三十八 植物病程相關蛋白的提取和檢測
實驗三十九 作物品種的抗病性鑒定
第九章 病害流行與防治
實驗四十 植物病害調查
實驗四十一 病原物侵染來源及傳播方式觀察
實驗四十二 植物病害生防菌的頡頏作用測定
實驗四十三 殺菌劑的室內生物測定
實驗四十四 殺菌劑的田間藥效測定
第十章 植物病害標本的采集與制作
第十一章 植物病理制片技術
第十二章 植物病理學文獻及學位論文寫作
植物病理學文獻
學位論文的寫作
附錄一 顯微鏡技術
普通光學顯微鏡
相差顯微鏡
顯微測量
附錄二 植物病理實驗室基本儀器設備及其使用
附錄三 常用培養(yǎng)基配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