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論》至今仍散發(fā)著旺盛的理論生命力的地方,是朱光潛大力提倡并取得卓著成就的中西互證法:“用西方詩論來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在他看來“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不比較無由見長短優(yōu)劣”。這種比較、難的目的是為新興的新詩運動尋找一條光明的出路,其更深層次的動因則在于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話雖有片言中步,簡練親切的長處,但也有不成系統(tǒng),缺乏科學的精神和方法的短處。本書是“蓬萊閣叢書”之一。深刻研究了詩學這一課題。該書輯取的論文具有開創(chuàng)性且篇幅不大,并有著名專家的導讀,不僅梳理全書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眇,更著重揭示其學術源流,歷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tài),從而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xiàn)大師們的學術個性。這些論著,材料翔實,論據確鑿,觀點新穎,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