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操作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理論奔騰系列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奔騰系列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奔騰系列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定 價:¥34.00

作 者: 謝瑞和編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接口

ISBN: 9787302056898 出版時間: 2002-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3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描述了奔騰至奔騰4微處理器的結構特點及奔騰系列PC的組成原理。包括奔騰系列微處理器的結構原理、超標量流水線與動態(tài)執(zhí)行技術、Cache的內(nèi)部結構與MESI協(xié)議、生存儲器結構、中斷與異常處理、保護模式與實模式及虛擬8086模式、段頁式管理功能、系統(tǒng)管理模式與節(jié)能特性、外部總線結構及訪問周期、CPU自動識別、芯片BIOS更新、指令增強、MMX指令集與SSE技術、芯片組與主板結構及新技術、PCI擴展總線協(xié)議及接口技術、奔騰系列各類CPU的特點與增強點等,反映了微型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最新技術與水平,其中有很多內(nèi)容在中文書刊中都是首次與讀者見面。 本書可作為計算機和電子信息類學科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與自學用書,對相關領域中的科技人員以及對計算機技術感興趣的廣大讀者來說,也是一本盼望已久的關于計算機硬件技術的必備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奔騰系列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奔騰結構概述
1.1 初識奔騰
1.2 奔騰內(nèi)部結構概述
1.3 奔騰的寄存器
1.3.1 通用寄存器
1.3.2 段寄存器
1.3.3 標志寄存器
1.3.4 控制寄存器
1.3.5 其他寄存器
思考與習題
第2章 超標量流水線
2.1 整型流水線
2.1.1 奔騰的流水線
2.1.2 指分配對
2.2 浮點流水線
2.3 動態(tài)執(zhí)行技術
2.3.1 奔騰2的流水線結構
2.3.2 動態(tài)執(zhí)行過程
2.4 分支預測
思考與習題
第3章 高速緩沖存儲器
3.1 Cache的作用
3.2 Cache的讀/寫策略
3.2.1 讀策略
3.2.2 替換策略
3.2.3 寫策略
3.3 Cache的實施方案
3.3.1 直接映像
3.3.2 全相聯(lián)
3.3.3 組相聯(lián)
3.3.4 扇區(qū)映像
3.4 Cache的 MESI協(xié)議
3.5 奔騰的片內(nèi)Cache結構
3.6 高能奔騰以后的Cache結構
3.6.1 高能奔騰的Cache結構
3.6.2 奔騰2/奔騰3的Cache結構
3.7 主存儲器
3.7.1 SIMM內(nèi)存與DIMM內(nèi)存
3.7.2 DDR SDRAM內(nèi)存
3.7.3 RAMBUS DRAM內(nèi)存
3.8 數(shù)據(jù)存放方式
思考與習題
第4章 操作模式
4.1 奔騰系列的實模式
4.2 中斷與異常
4.2.1 硬件中斷
4.2.2 異常中斷
4.2.3 軟件中斷
4.2.4 中斷向量
4.3 奔騰系列的保護模式
4.3.1 虛擬存儲器
4.3.2 描述表寄存器與描述表
4.3.3 段選擇器、段描述符和特權級
4.3.4 全局與局部描述表
4.3.5 段描述符Cache寄存器
4.3.6 切換到保護模式
4.3.7 保護模式下的存儲器尋址
4.3.8 段和訪問的類型
4.3.9 控制轉移與調(diào)用門
4.3.10 中斷描述表
4.4 多任務系統(tǒng)
4.4.1 任務狀態(tài)段及任務門
4.4.2 任務切換
4.5 I/O地址空間的保護
4.5.1 I/O特權級的保護
4.5.2 I/O許可位圖的保護
4.6 保護模式異常與保護機制要點
4.6.1 保護模式的異常中斷
4.6.2 保護機制的要點
4.7 奔騰系列的虛擬8086模式
4.7.1 控制與狀態(tài)標志寄存器
4.7.2 兼容80386/80486的虛擬8086模式
思考與習題
第5章 分頁管理
5.1 分頁功能
5.1.1 為什么要進行分反管理
5.1.2 邏輯、線性、物理地址及段頁式管理
5.1.3 4KB分頁功能
5.1.4 線性地址轉換全過程
5.2 奔騰的頁功能
5.2.1 4KB反與4MB頁
5.2.2 控制寄存器的頁屬性
5.3 奔騰后系列的負功能增強
5.3.1 頁面尺寸擴展特性
5.3.2 物理地址擴展特性
5.3.3 物理地址擴展與頁面尺寸擴展
思考與習題
第6章 系統(tǒng)管理模式與節(jié)能狀態(tài)
6.1 通過中斷SMI進入SMM
6.2 SMM RAM的結構
6.3 SMM程序的執(zhí)行與返回
6.4 節(jié)能狀態(tài)
6.4.1 概述
6.4.2 奔騰系列的6種操作狀態(tài)
思考與習題
第7章 外部總線及總線周期
7.1 存儲器與I/O干系統(tǒng)概述
7.2 CPU和存儲器之間的信號通道
7.3 CPU與存儲器之間訪問的總線周期
7.3.1 單次傳送周期
7.3.2 等待狀態(tài)
7.3.3 4字邊界
7.3.4 突發(fā)周期
7.4 流水線訪問
7.5 其他周期
7.6 I/O空間的訪問
思考與習題
第8章 奔騰的新特性
8.1 奔騰的復位、初始化與自檢
8.2 JTAG邊界掃描測試
8.3 故障測試功能
8.3.1 內(nèi)部錯誤檢測
8.3.2 總線接回故障的檢測
8.3.3 其他檢測功能
8.4 執(zhí)行跟蹤
8.5 硬件調(diào)試支持與探針模式
8.6 機器檢測異常
8.7 CPU識別
8.8 多處理器系統(tǒng)
思考與習題
第9章 高能奔騰的增強
9.1 高能奔騰的特色
9.2 雙重獨立總線
9.3 增強的指令集
9.3.1 增強的CPUID指令
9.3.2 CPUID的串行指令特殊功能
9.3.3 條件傳送指令CMOV/FCMOV
9.3.4 讀性能監(jiān)視計數(shù)器RDPMC
9.3.5 讀時間標志計數(shù)器RDTSC
9.3.6 UD2指令與訪問MSRs
9.4 BIOS升級特性
9.4.1 BIOS升級映像
9.4.2 BIOS升級裝載器
9.4.3 應用
思考與習題
第10章 多能奔騰與MMX
10.1 多能奔騰特色點
10.2 MMX的寄存器
10.3 單指令多數(shù)據(jù)處理
10.4 MMX指令集
10.4.1 指令解說
10.4.2 MMX指令集表
思考與習題
第11章 奔騰2的增強
11.1 奔騰2的特色點
11.2 單邊卡盒結構
11.3 執(zhí)行CPUID指令
11.4 與高能奔騰之間信號定義的差別
11.5 電壓識別
11.6 其他信息
11.6.1 未用引腳的處理
11.6.2 測試訪問瑞口
11.6.3 16位代碼的優(yōu)化
11.6.4 Slot2
思考與習題
第12章 奔騰3/奔騰4的增強
12.1 奔騰3的增強點
12.1.1 奔騰3的類型
12.1.2 奔騰3的主要特性
12.1.3 奔騰3至強處理器
12.1.4 賽揚處理器
12.1.5 便攜式處理器
12.2 SSE技術簡介
12.3 奔騰4的增強點
12.4 奔騰系列微處理器總覽
思考與習題
第13章 芯片組與主權
13.1 北橋南橋芯片組
13.2 Intel 810芯片組
13.3 Intel 815芯片組
13.4 Intel 850/845芯片組
13.5 主板結構
13.6 主板新技術
13.7 系統(tǒng)BIOS ROM與 CMOS RAM
13.7.1 BIOS ROM
13.7.2 CMOS RAM
思考與習題
第14章 PCI擴展總線
14.1 擴展總線
14.2 PCI總線
14.2.1 PCI系統(tǒng)框圖
14.2.2 PCI總線信號
14.3 PCI信號的定義
14.3.1 系統(tǒng)信號
14.3.2 地址和數(shù)據(jù)信號
14.3.3 接口控制信號FRAME
14.3.4 其他控制或狀態(tài)信號
14.3.5 64位擴展信號
14.4 PCI總線協(xié)議
14.4.1 傳輸控制
14.4.2 地址空間
14.4.3 字節(jié)對準
14.4.4 總線的驅動
14.5 數(shù)據(jù)傳輸過程
14.5.1 讀操作
14.5.2 寫操作
14.5.3 總線的仲裁
14.6 配置空間
14.6.1 配置空間的結構
14.6.2 設備的識別寄存器
14.6.3 設備的控制寄存器
14.6.4 設備的狀態(tài)寄存器
14.6.5 其他寄存器
14.7 上電自測試與設備驅動
14.8 PCI總線開發(fā)與通用接日芯片
14.8.1 PCI 9050-l
14.8.2 PCI 9030
14.8.3 PCI 9060系列/PCI 9080
14.9 PCI專用接口芯片
思考與習題
第15章 奔騰系列指令集
15.1 整型基本指令
15.2 浮點部件指令
15.3 MMX指令
思考與習題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