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小傳弗列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蘭音樂家。1810年3月1日出生在華沙北部的熱拉佐瓦·沃拉。父親原籍法國,曾參加過波蘭反抗異族侵略的起義,后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母親出身于波蘭貴族家庭。肖邦在鋼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天賦,從小便已顯露出來。他6歲時向捷克音樂家沃依切克·齊夫尼學習鋼琴,7歲發(fā)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調波羅涅茲舞曲》,8歲開始在音樂會上公開演奏。1826——1829年,他在華沙音樂學院深造,畢業(yè)時,他的老師、華沙音樂學院的院長約瑟夫·埃爾斯納給他寫的評語是:“具有特殊的天賦,是個音樂天才?!毙ぐ钤谥袑W和音樂學院學習期間,曾利用假期到波蘭的許多地區(qū)旅行,深入體驗農村生活,傾聽和記錄波蘭民間音樂,這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源泉。1829年,他從音樂學院畢業(yè)后,赴奧、捷、德等國旅行演出。1830年3月他在華沙舉行音樂會,獲得成功。由于國內政治形勢動蕩不安定,肖邦聽從老師和親友的規(guī)勸,于1830年11月離開華沙去國外旅行,他就此與祖國永別。1831年后,肖邦定居巴黎。他的音樂演奏和教學活動很快便獲得了當時云集巴黎的音樂家和社會名流的高度評價,使他在鋼琴作曲家中居于首要的地位。1837年,他結識了法國小說家喬治·桑,與她共同生活了8年,在此期間,他創(chuàng)作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由于波蘭的民族解放運動屢遭挫折,使一直對此抱著熱烈期望的肖邦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與喬治·桑關系的破裂,親人和摯友的相繼去世,給他的身心造成深深的創(chuàng)傷,使他一直被肺病折磨的身體狀況日益惡化。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去世,年僅39歲。肖邦一生處于波蘭被瓜分的時期。亡國之痛對其思想影響至深。他的創(chuàng)作與波蘭的民族解放運動密切相關,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具有戰(zhàn)斗性,因此被舒曼稱為“藏在花叢中的大炮”。其作品以鋼琴曲為主,具有濃厚的波蘭民族風格,旋律奔放,富于個性和高度的感情表現力,和聲語言新穎大膽,靈活多變。肖邦的作品,為歐洲的音樂發(fā)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