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即在于人們所受到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種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何宗思先生,1962年生于湖南石門,1984年湖南師范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yè),執(zhí)教數學8年;1992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主攻先秦古典哲學,1995年畢業(yè),哲學碩士?,F任職于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主任編輯。已出版?zhèn)€人專著有《老子譯注·莊子合注》、《曠達經》合著有《清言觀止》、《思想先哲》、《中國儒學》,編著有《中國人性分析報告》、《給你所愛的人以自由——精品茅于軾》、《精讀第二性》、《與生靈共舞》等。衡量社會變遷,有許多指標。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人格理想的改變。經濟體制改革徹底到位,政治體制改變與時俱進,舊體制下的政治型人格才可能轉變成經濟型人格,幾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才可能轉化為民本位思想,深入骨髓的臣民意識才可能轉化成公民意識。要想將奴仆意識變成公懷意識,需要人們進行長期的自我教育。千差距、萬并距,缺乏公民意識是中國與先進國家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