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北方的颶風:漢-唐五代禁書概覽第一節(jié)劉邦·蕭河·扶書律——漢初禁書及其解禁繼秦朝而起的漢朝,是一個被后代視作文化昌明的王朝。但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漢初的十余年里,秦始皇當年制定的嚴禁私家藏書的文化禁煙政策,卻依然作為漢律之一通行著。這一切如何而來?那還得從漢代的開國皇帝劉邦說起。劉邦是沛郡豐邑人,年輕時不務正業(yè),喜歡酒色。后在鄉(xiāng)里謀了一份半官半民的差事,當上泗水亭長,管管鄉(xiāng)民訟爭之類的事。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反抗秦二世的暴政,劉邦趁勢拉了一幫人起來響應。不出數年,竟也鬧得兵強馬壯,和當時稱雄天下的楚霸王項羽擺開了決一存亡的架勢。據說是由于劉邦比項羽善于用人,最后終于逼得項羽在烏江邊自己抹了脖子,而劉邦則名正言順地做了漢家的首任皇帝。不過這位亭長出身的天子雖然善于打仗、用人,卻不大喜歡讀書,也很看不起讀書人。相傳他剛起事而有點名氣的時候,有戴了儒冠的書生去拜會他,他便會不管人家樂意不樂意,硬是解下那儒冠來,撒泡尿在里邊,用這惡作劇來表示對讀書人的輕侮。只是他重用的部下里面有一位叫蕭何的,是他的同鄉(xiāng)朋友,很有些心計,跟著他南征北戰(zhàn),當部隊剛剛攻入秦的首都咸陽時,放著金銀財寶不拿,卻一心搜羅秦丞相御史府里藏著的律令、圖書。后來劉邦以關中為據點統(tǒng)一南北時,這批記載著天下關隘、戶口等機要信息的圖書可真是派上了大用。大約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不久劉邦登漢王位后,便首先讓蕭何當了丞相,侍奉太子,整理都邑,制定律令。但是蕭何盡管知道圖書的實用價值,卻沒法了解文化傳播的真正意義。所以由他主持制定的漢初一系列律令之中,雖然已經割除了秦代所定的許多嚴酷刑律,卻依然保留了文化政策中的“挾書”律?!皰丁笔鞘詹氐囊馑肌N覀兌加浀霉?13年由李斯宣布的焚書禁令中,有一條是“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吧?漢初的“挾書”律,大致與這相仿。不過,民間的圖書是被燒掉了,還是收繳歸國家圖書館,由于史料缺失,我們今天已經無法確知了。漢初繼續(xù)施行這種文化禁煙政策也沒法過多怪罪蕭何丞相,因為他出身吏椽,本來文化水平也不高,再說他的上邊,還有一位總要拿讀書人尋開心出悶氣的漢高祖呢。只是苦了一班讀書人。沒有書可讀,除了秦代時便不在禁止之列的《易》和幾本占卜書;又沒有官可做,除了那個運氣比較好的儒生叔孫通,不知怎么博得了漢高祖劉邦的一點好感,開始制定起漢家的簡單禮制來。與此同時,作為秦的嚴酷統(tǒng)治與秦未大戰(zhàn)的一種反撥,漢初社會慢慢地流行起道家的黃老無為思想來。黃帝的傳說出自戰(zhàn)國時代,有無其人還是件難說的事;老子則似乎還有點蹤跡可尋,據說是周代人,其學說流傳后世,主要記載在《老子》一書中。而所謂黃老之言,歸納起來不外是主張貴柔守雌、無為而治。這種學說的流行自然主要是基于漢初休養(yǎng)生息、恢復生產的實際需要,但這種無為而治的氣氛蔓延開來,也不能不對堅持包括“挾書”律在內的文化控制政策的漢政府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書前言得知陳正宏、談蓓芳教授合著,并由張宏生教授撰寫了其中一節(jié)的《中國禁書簡史》經過增訂,要出單行本了,我趕緊向陳、談二位請求說:“我來寫一篇序?!背忻啥豢?,我遂欣然命筆。記得——但也許是記錯的——《鏡花緣》中有一笑話:某先生去拜訪朋友,到了那里,卻見朋友跪在地上,向著一位端坐椅中的人磕頭,那人左手拿著朋友的一把精美折扇,右手拿著一支筆,同時不斷地搖頭。某先生恍然大悟:坐著的一定是位造詣很深的書法家,朋友在求他給自己的扇子寫字,他卻不肯輕易答應,于是向書法家說道;“他這么真誠地求你,你就給他寫一寫吧!”誰知朋友忙不迭地叫道:“別,別,別!我是在求他別寫。”我的自請寫序,與這位書法家的硬要給人的扇子寫字,頗有異曲同工之概;不過他是要賣弄自己的書法,我則是想借此交代兩件深感負疚的事。這部《中國禁書簡史》原是安平秋教授與我共同主編、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中國禁書大規(guī)》中的一部分,該書的責任編輯是戴俊、陳征先生。當時我已在復旦大學中國古籍研究所擔任所長,陳征先生則是復旦的校友,所以先由他來約稿。我覺得這是一件值得做的工作,但光是我們一個研究所的力量還不夠,就約請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負責人安平秋教授一起主編,又約請復旦大學圖書館吳格研究員共同主持,并通過安、吳二位邀約了他們單位的部分研究人員參加。由于參加者都學有專長,加上戴、陳二位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