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璽,作為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維權的象征,是中華先民的又一首創(chuàng),是對人類文明的又一貢獻。你想知道這歷朝歷代各有多少方寶璽嗎?它們都是怎樣制作或流傳的?你能想象出它們背后隱藏的神秘故事嗎?該書寫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寶璽就是玉璽、御璽,是皇帝的大印,即如同現在國家的公章。而皇帝個人的印章,卻如同是如今國家領導人的私章。如“乾隆之寶”是乾隆皇帝的私璽、私章,屬個人名章,不是“官璽”,“寶璽”是指一個朝代制定一套寶璽制度,根據制度所雕琢的一套璽印,不管誰當皇帝都延用這一套,是祖輩傳承的,多為美玉雕成,所以也叫“傳國玉璽”。構成璽印的三要素是,有紐(可以用手把握)、有穿(可以系授以佩)、有反向的文字圖像(可以鈐蓋)。這些要素都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朝代的遞進而改變著進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