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行政審批與行政審批制度
1.行政審批的概念有及其含義
2.行政審批機關的概念和行政審批的適用范圍
3.國務院批轉的監(jiān)察部、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體改辦、中央編辦《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所稱“被許可人”,與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關于貫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五項原則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中所稱的“相對人”的區(qū)別
4.行政審批的分類及各類審批的特點
5.行政審批制度的概念及含義
6.當前我國行政審批制度的范圍和行政審批的名稱
7.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審批享有權利,其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審批違法而受到損害時的法律救濟措施
8.行政審批事項收取費用的條件
9.行政審批的功能
第二部分: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10.當前我國行政審批存在的突出問題
11.針對當前行政審批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我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12.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
13.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
14.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重點
15.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中,中介組織、行業(yè)自律的作用;目前中介組織、行業(yè)自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16.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應當如何管理及當前存在的某些錯誤認識
17.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
第三部分: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合法原則
18.合法原則的含義
19.有權設定行政審批的機關
20.合法原則對行政審批依據的效力層級要求
21.設定行政審批的法律文件之間的矛盾及適用中的沖突應當如何解決
22.我國參加或認可的國際公約、國際條約或國際慣例,在作為行政審批的依據時的效力認定
第四部分: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合理原則
第五部分:關于效能原則
第六部分:關于責任原則
第七部分:關于監(jiān)督原則
第八部分:關于全面理解、正確貫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五項原則
第九部分:關于WTO規(guī)則與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關系
第十部分: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