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圍棋專業(yè)三段棋手,曾任北京大寶少年圍棋隊教練,于1998年開始從事國圍棋專業(yè)書籍著述,先后出版了《韓國新聞棋戰(zhàn)對局細解叢書》:《王位戰(zhàn)》、《棋圣戰(zhàn)》、《最高位戰(zhàn)》、《國棋戰(zhàn)》、《泰克倫杯戰(zhàn)》5冊,及《玉面殺手——劉昌赫》、《番棋魔鬼——趙治勛》、《棋壇怪杰——小林光一》、《紋枰女杰——芮乃偉》、《圍棋皇帝——曹薰鉉》、《野戰(zhàn)之神——徐奉洙》、《逆轉天王——王立誠》、《紋枰斗士——依田紀基》、《師徒爭霸》、《龍虎風云》、《群雄逐鹿》、《后生可畏》、《少兒學圍棋50講》等書共500余萬字,發(fā)行數(shù)十萬冊。自上世紀90年代起,韓國圍棋崛起,在國際大賽的舞臺上,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獨霸弈林,令中日高手汗顏,中日棋迷憤然。個中緣由,中日媒體各抒己見,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未有定論。筆者以為,韓國圍棋能在短短的10數(shù)年中,即成霸業(yè),決非偶然,最根本原因除了其圍棋專業(yè)隊伍建設、管理體制及其絕對公平競爭的賽制的合理性之外,從培養(yǎng)后進的訓練機制上來說,其對于圍棋基本功,尤其是對于局部死活訓練的重視,無疑也是韓國少年多能早成大器的根本原因。經過一個階段的潛心觀察,發(fā)現(xiàn)其死活訓練與我國確有一同之處,表現(xiàn)為:1、不分題型,也不對解題方式做任何提示,是死是活,是打劫還是凈殺,都要答題自行觀察判斷;2、棋型豐富,角、邊、中腹各種棋型都有體現(xiàn),更像是從實戰(zhàn)棋局割裂下來的局部文章;3、難易混雜,絕無順序,完全脫離了由易到難解題的固定思維程式;4、上述3個特點都從外部更接近了實踐要求,而其題目的設計思路,更從內容上確保與實戰(zhàn)的銜接,這一點也正是要答題者不斷學習、體會的精華。因此,筆者為惴陋識,搜集了韓國著名圍棋道場用以訓練的經典死活題,解答編纂成書,經饗讀者,并以提示解答思路的形式,逐一成圖,引導讀者步入正確,當能對廣大愛好者有所裨益,無疑是有志于提高棋力的愛好者們的極佳訓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