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系浙江寧海人,六百年前,因拒絕為明成祖朱棣起草即位詔書而慘遭歷史上空前之磔殺,并被誅滅十族,死者達八百余人,被稱為明代第一慘忠。在學術界,方孝孺向有“天下讀書種子”、“明初學祖”之稱,道德文章一向為人稱道自固不待言;而在為人氣節(jié)上,其孤忠勁直、無畏生死、舍身赴義的精神,對國人影響可謂巨大深遠。剔除其中的歷史局限因素,這一精神應是華夏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成為我們戰(zhàn)勝無數(shù)內憂外患的一種巨大力量。六年前,本書的編纂者張常明先生即立志研究方孝孺,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其有關資料,目的自是為弘揚其正氣,亦即魯迅所贊之“臺州式的硬氣”。為了從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中遴選出歷代名人吟詠方孝孺的詩篇,作者常乘公隙假休之時,先后奔波于有關省市之圖書館、文博單位及私家藏書之所,耗資四萬余元人民幣,歷時六載,廣征博收,終于編成了這本《緱城正氣集》。經過精心考據(jù),常明先生一共選了354首詩、24條匾額及50副楹聯(lián)匯編成冊。本想定名為《正氣豐碑》,后因“緱城”系方孝孺的號,覺得還是用《緱城正氣集》比較適合,遂名是編。作者在搜集文獻的過程中,看到民國間方氏后裔方崇義在方克勤(方孝孺的父親)誕辰六百周年紀念時,曾邀請名人賢達題詩,編輯了《方貞惠公六百周歲紀念贈言錄》。由是,值此方孝孺遇難六百周年紀念時,常明先生遂邀我出面,為這本集子題寫序言,我非常高興而榮幸,雖勉為其難,但還是愉快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