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局部解剖學

局部解剖學

局部解剖學

定 價:¥39.50

作 者: 王懷經主編;丁文龍[等]編;朱麗萍繪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全國高等學校醫(yī)學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局部解剖學

ISBN: 9787040132557 出版時間: 2004-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9cm 頁數: 148 字數:  

內容簡介

  全書約50萬字,配有精美插圖約250幅。全書除緒論外,共分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會陰部、脊柱區(qū)、上肢和下肢8章。本教材內容包括:①基本要求:介紹需重點學習和掌握的內容;②解剖與觀察: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地介紹局部操作的步驟和需觀察的結構;③基本內容:在完成解剖操作之后,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局部的層次關系,器官和結構的位置、毗鄰、動脈供應、靜脈和淋巴回流,以及神經支配;④病例與問題:結合局部內容介紹數個與所學內容有關的病例,并提出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本書圖注均采用中、英文雙語標注,專業(yè)名詞后標注英文名詞,書末附中英文名詞索引,為學生學習專業(yè)外語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每本書均配有學生用光盤1張,內容為全身各部位實際解剖操作的課件,從切口開始逐層顯示各器官結構及解剖操作程序,可供學生解剖之前預習和教師課堂示教使用。本書主要余供臨床、基礎、預防、護理、口腔、藥學等專業(yè)本科學生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局部解剖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一、人體的基本結構
(一)皮膚
(二)淺筋膜
(三)深筋膜
(四)肌
(五)血管
(六)淋巴管與淋巴結
(七)神經
二、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一)解剖刀
(二)鑷子
(三)剪
(四)血管鉗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術
(一)解剖皮膚
(二)解剖淺筋膜
(三)解剖深筋膜
(四)解剖血管、神經
(五)解剖肌肉
(六)解剖臟器
四、解剖操作注意事項
第一章 頭部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qū)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志
1.眉弓
2.眶上切跡
3.眶下孔
4.頦孔
5.翼點
6.顴弓
7.乳突
8.枕外隆凸
9.下頜角
(二)體表投影
1.中央溝
2.中央前、后回
3.外側溝
4.大腦下緣
5.腦膜中動脈
第二節(jié) 面部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解剖面部淺層結構
(二)解剖面?zhèn)葏^(qū)
三、基本內容
(一)面部淺層結構
1.皮膚與淺筋膜
2.面肌
3.血管、淋巴和神經
(二)面?zhèn)葏^(qū)結構
1.腮腺咬肌區(qū)
2.面?zhèn)壬顓^(qū)
3.面?zhèn)葏^(qū)的間隙
第三節(jié) 顱部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解剖顱頂部軟組織
(二)開顱取腦
三、基本內容
(一)顱頂
1.額頂枕區(qū)
2.顳區(qū)
3.顱頂骨
(二)顱底內面
1.顱前窩
2.顱中窩
3.顱后窩
(三)顱內、外靜脈的交通
1.通過眼靜脈、卵圓孔靜脈叢和破裂孔導血管
的交通途徑
2.通過導靜脈的交通途徑
3.通過板障靜脈的交通途徑
附:病例與問題
第二章 頸部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qū)
(一)境界
(二)分區(qū)
1.固有頸部
2.項區(qū)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志
1.舌骨
2.甲狀軟骨
3.環(huán)狀軟骨
4.頸動脈結節(jié)
5.胸鎖乳突肌
6.鎖骨上大窩
7.胸骨上窩
(二)體表投影
1.頸總動脈及頸外動脈
2.鎖骨下動脈
3.頸外靜脈
4.副神經
5.臂叢
6.神經點
7.胸膜頂及肺尖
第二節(jié) 頸部的層次結構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尸位與切口
(二)解剖頸部淺層結構
三、基本內容
(一)餞層結構
1.皮膚
2.淺筋膜
(二)頸筋膜及筋膜間隙
1.頸筋膜
2.頸筋膜間隙
第三節(jié) 頸前區(qū)和胸鎖乳突肌區(qū)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解剖舌骨上區(qū)
(二)解剖舌骨下區(qū)和胸鎖乳突肌區(qū)
三、基本內容
(一)舌骨上區(qū)
1.下頜下三角
2.頦下三角
3.舌骨上肌群
(二)舌骨下區(qū)
1.頸動脈三角
2.肌三角
(三)胸鎖乳突肌區(qū)
1.頸袢
2.頸動脈鞘及其內容
3.頸叢
4.頸交感干
5.頸部深肌
第四節(jié) 頸外側區(qū)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確認頸外側區(qū)的境界
(二)解剖頸外側區(qū)的結構
三、基本內容
(一)枕三角
1.副神經
2.頸、臂叢分支
(二)鎖骨上三角
1.鎖骨下靜脈
2.鎖骨下動脈
3.膈神經
4.臂叢
第五節(jié) 頸根部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解剖前斜角肌及其周圍結構
(二)觀察椎動脈三角
三、基本內容
1.胸膜頂
2.鎖骨下動脈
3.鎖骨下靜脈
4.胸導管
5.右淋巴導管
6.迷走神經
7.膈神經
8.椎動脈三角
附:病例與問題
第三章 胸部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qū)
(一)境界
(二)分區(qū)
1.胸壁
。2.胸腔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志
1.頸靜脈切跡
2.胸骨角
3.劍突
4.鎖骨和鎖骨下窩
5.肋和肋間隙
6.肋弓和胸骨下角
7.乳頭
8.肩胛下角
(二)標志線
1.前正中線
2.胸骨線
3.鎖骨中線
4.胸骨旁線
5.腋前線和腋后線
6.腋中線
7.肩胛線
8.后正中線
第二節(jié) 胸壁、胸膜和胸膜腔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解剖胸壁
(二)觀察壁胸膜并探查胸膜腔
三、基本內容
(一)胸壁
1.淺層結構
2.深層結構
(二)胸膜和胸膜腔
1.胸膜
2.胸膜腔
3.胸膜隱窩
4.壁胸膜返折線的體表投影
5.胸膜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第三節(jié) 肺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觀察肺
(二)取肺
(三)觀察肺根
(四)解剖肺段
三、基本內容
(一)肺的體表投影
1.肺的前、下界
2.肺裂
3.肺根
(二)肺門與肺根
1.肺門
2.肺根
(三)支氣管肺段
(四)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1.血管
2.淋巴管
3.神經
第四節(jié) 縱隔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觀察縱隔
(二)解剖上縱隔
(三)解剖中縱隔
(四)解剖后縱隔和上縱隔后部
三、基本內容
(一)概述
1.位置與境界
2.分區(qū)
3.縱隔的整體觀
(二)上縱隔
1.胸腺
2.上腔靜脈及其屬支
3.主動脈弓
4.動脈韌帶
5.動脈導管三角
6.氣管胸部和主支氣管
7.食管和胸導管
(三)下縱隔
1.前縱隔
2.中縱隔
3.后縱隔
(四)縱隔間隙
1.胸骨后間隙
2.氣管前間隙
3.食管后間隙
(五)縱隔內淋巴結
1.縱隔前淋巴結
2.縱隔后淋巴結
3.心包外側淋巴結
4.氣管支氣管淋巴結
5.氣管旁淋巴結
第五節(jié) 膈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三、基本內容
(一)位置和分部
(二)裂隙與薄弱區(qū)
1.腰肋三角
2.胸肋三角
3.主動脈裂孔
4.食管裂孑L
5.腔靜脈孔
(三)血管、神經和淋巴管
1.血管
2.神經
3.淋巴管
附:病例與問題
第四章 腹部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qū)
(一)境界
(二)分區(qū)
1.九分法
2.其他分區(qū)法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志
1.骨性標志
2.軟組織標志
(二)體表投影
第二節(jié) 腹前外側壁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三、基本內容
(一)淺層結構
1.皮膚
2.淺筋膜
3.淺動脈
4.淺靜脈
5.淺淋巴管
6.皮神經
(二)深層結構
1.腹前外側壁的肌肉
2.血管、淋巴和神經
3.腹橫筋膜
4.腹膜下筋膜
5.壁腹膜
(三)腹股溝區(qū)
1.腹股溝管
2.睪丸下降與腹股溝管的關系
3.腹股溝疝
第三節(jié) 腹膜和腹膜腔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打開腹膜腔
(二)探查腹膜腔
三、基本內容
(一)概述
1.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腹膜與腹腔臟器的關系
3.腹膜的特性
(二)腹膜形成的結構
1.網膜
2.系膜
3.韌帶
4.皺襞
5.隱窩和陷凹
(三)腹膜腔的分區(qū)和間隙
1.結腸上區(qū)
2.結腸下區(qū)
第四節(jié) 結腸上區(qū)
一、基本要求
二、解剖與觀察
(一)解剖肝外膽道
(二)解剖腹腔干及其分支
(三)觀察十二指腸和胰及其周圍的聯(lián)屬
三、基本內容
(一)食管腹部
(二)胃
第五章 盆部與會陰
第六章 脊柱區(qū)
第七章 上肢
第八章 下肢
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