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講的是廣東清代的一位杰出人物畫家蘇六朋。他的聲名并沒有遠揚,畫作也沒有廣為流傳,對他的研究是近幾十年才被人提起。就是這樣一位曾被人忽略的畫家,卻是如此吸引人,如同掩蓋在稻草下的明珠,一直冉冉發(fā)亮卻無人知曉。可想而知,當研究者發(fā)現他的時候,是何等的一種心情。中國畫史并不是幾個名畫家的簡單組合,還有那么一些不見經傳的區(qū)域性的杰出畫家。蘇六朋的文字資料很少,作品也不多,可考的書畫大致有百余件。朱萬章先生在博物館供職的身份令他對這些畫作多有寓目,《六朋畫事》就是在傳世畫作的基礎上,結合當時人詩歌文獻,勾稽索隱出蘇六朋的一生,對他的性情、經歷都進行了還原,使讀者對蘇六朋的藝術得到了理解和深化。蘇六朋的藝術有什么特點,能令眾多的專家聚焦在他身上呢?從19世紀70年代起,就不斷有相關的學術專論面世,更出版了幾本大型畫冊,都能較全面的呈現出他的藝術面貌。他的大部分畫作描繪了社會底層的日常生活,活潑生動,有“嶺南漫畫之父”的稱謂。這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實在是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另外有較傳統的繪畫題材,在繪畫技巧方面也是無可挑剔的簡練剛勁。他還擅長指頭畫,流傳下來的畫作中就占了十分之一,在中國畫史上擅用指頭作畫的不多,著名的是清代早期的高其佩,而蘇六朋在指畫的探索也是頗見功力的,能精工亦能粗獷??上簧怀鰩X南,所以影響不大,否則憑他的藝術,并列于當時大家是絕不遜色的。《六朋畫事》跟以往的研究著作有所不同。這次的出版,既是一種深化也是一種普及。它告訴我們的并不僅僅是蘇六朋的藝術,作者的闡述是悠然自得的:他是什么人,怎樣的成長,怎樣的作畫,這幅畫的題材從何而來,從當時人的詩文里反映出怎樣的心態(tài),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等等。也就是說從何處著手觀看一幅畫,能夠看到什么內容,也細細道來,極有耐心,把相關蘇六朋的人、社會、思想都抽絲剝繭的層層展開。所以,在此基礎上獲得的理解是深透的。同時由于作者樸素的行文和娓娓道來的態(tài)度,盡管是門外漢,也能讀故事一樣看得趣味橫生,并在此過程得到了歷史、繪畫的滋養(yǎng),可說獲得了蘇六朋以外更多的東西。在讀者看來,它是那么有條不紊,那么樂在其中,使讀者有一種舒適和追本溯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