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股權計劃是企業(yè)實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目前,無論是業(yè)界,還是學術界,對這種激勵機制都存在很大的爭議。如何正確看待認股權計劃值得我們認真研究。人們認為取得豐厚的認股權收益是促使財務造假的根源。虛構的公司財務盈余會推高公司股票價格,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持有的大量認股權將隨著股價的推高產生更大的收益,因此有人認為認股權計劃是安然等公司出現一系列財務丑聞的根源。但也有人認為問題主要在于對認股權計劃的管理不當,認股權計劃就像蘋果,但要有好的筐來裝。那么,到底是蘋果爛了,還是裝蘋果的筐爛了呢?黃明,江西大學數學系理學學士,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工業(yè)經濟系經濟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首屆經濟學博士后,現供職于中國證監(jiān)會,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yè)理論和金融制度。目前有關認股權計劃方面的資料越來越多,也有一些書籍見諸于圖書市場,但以簡明扼要的方式系統(tǒng)地介紹認股權計劃的卻鮮為人見。不少書籍往往是耗費了讀者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仍不能使其對認股權計劃有個全面的了解。本書寫作的目的就是使讀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所需的有用信息量。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