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UML業(yè)務建模

UML業(yè)務建模

UML業(yè)務建模

定 價:¥45.00

作 者: Hans-Erik Eriksson,Magnus Penker著;夏昕,何克清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軟件工程技術叢書·對象技術系列
標 簽: UML

ISBN: 9787111134787 出版時間: 2004-03-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4cm 頁數: 302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如何利用UML技術進行業(yè)務建模,如何利用業(yè)務模型來明確業(yè)務支持軟件的正確需求,如何構造業(yè)務模型,以及模型應當包含什么等等。另外,本書還提供許多業(yè)務模式,同時舉例說明如何從不同角度進行業(yè)務建模,從而幫助讀者了解如何利用業(yè)務模型提供的信息和知識來確定相應軟件系統(tǒng)的正確需求,并了解在軟件模型中如何重用這些信息和知識。本書適合軟件開發(fā)人員、管理人員參考。對本書的贊譽“對于那些渴望將日常的業(yè)務過程工作記入文檔的實踐者而言,這是一本精彩的實踐指南。這本清晰實用的書適合所有致力于業(yè)務過程映射、維護和改進的讀者閱讀。”——RichardMarkSoley,OMG主席及CEO“Eriksson和Penker并非只是撰寫了一本關于模式的書,這是對融合業(yè)務—信息技術的關鍵領域的一個重大貢獻。在講述高深理論的同時,本書還包含大量示例,其嚴謹的風格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薄狿aulAllen,CBDStrategiesandArchitectures,SterlingSoftware公司負責人“UML是軟件工程師為自己所設計的語言,但是Eriksson和Penker卻將UML進行了擴展,以描述業(yè)務過程。這個擴展后的UML能與許多常見的通用業(yè)務模式結合使用。”——PhilippeKruchten,RationaI公司過程開發(fā)部“本書是經過驗證的業(yè)務建模概念和UML技術之間的完美結合。它以一種綜合了軟件和業(yè)務專業(yè)技術的方式提供了開發(fā)大規(guī)模、任務為主的業(yè)務系統(tǒng)的實際策略?!薄猄cottW.Ambler,《ProcessPatterns》的作者

作者簡介

  Hans-ErikErikssonOpenTraining公司專門從事在線教學和電子教學解決方案方面的業(yè)務。他是一個擁有十幾年面向對象技術經驗的培訓專家。相關圖書面向對象項目的解決方案TheObjectPrimer中文版(原書第3版)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引  言
第1章  業(yè)務建模 1
1.1  建模的角色 2
1.2  UML 3
1.3  業(yè)務過程建模 4
1.3.1  理解業(yè)務 5
1.3.2  信息系統(tǒng)支持 5
1.3.3  改進 7
1.3.4  革新 8
1.3.5  設計新業(yè)務過程 9
1.3.6  外購 9
1.4  UML業(yè)務建模 9
1.5  小結 10
第2章  UML 初步 11
2.1  UML 基礎 11
2.2  統(tǒng)一建模語言 12
2.2.1  類圖 12
2.2.2  對象圖 23
2.2.3  狀態(tài)圖 24
2.2.4  活動圖 28
2.2.5  序列圖 31
2.2.6  協(xié)作圖 34
2.2.7  用例圖 36
2.2.8  構件圖 37
2.2.9  部署圖 37
2.3  擴展UML 38
2.3.1  構造型 38
2.3.2  標記值 39
2.3.3  約束 39
2.4  小結 40
第3章  業(yè)務架構建模 43
3.1  業(yè)務構造 43
3.2  業(yè)務概念 45
3.3  Eriksson-Penker業(yè)務擴展 48
3.3.1  業(yè)務過程 49
3.3.2  資源 55
3.3.3  目標 57
3.3.4  業(yè)務規(guī)則 58
3.3.5  關系 60
3.3.6  泛化機制 61
3.4  小結 61
第4章  業(yè)務視圖 63
4.1  四種通用業(yè)務視圖 64
4.1.1  “業(yè)務愿景”視圖 65
4.1.2  “業(yè)務過程”視圖 75
4.1.3  “業(yè)務結構”視圖 84
4.1.4  “業(yè)務行為”視圖 88
4.2  小結 93
第5章  業(yè)務規(guī)則 95
5.1  業(yè)務規(guī)則語法 95
5.2  對象約束語言 97
5.2.1  在模型中使用OCL 98
5.2.2  OCL表達式 99
5.2.3  導航 103
5.2.4  集合 105
5.3  業(yè)務規(guī)則類別 109
5.3.1  推導 109
5.3.2  約束 113
5.3.3  存在 115
5.4  模糊業(yè)務規(guī)則 116
5.5  小結 119
第6章  業(yè)務模式 121
6.1  模式的類型 122
6.2  模式類別 123
6.3  模式形式 123
6.4  本書中的模式 124
6.4.1  資源和規(guī)則模式 124
6.4.2  目標模式 125
6.4.3  過程模式 125
6.5  業(yè)務模式模板 125
6.5.1  名稱 125
6.5.2  目標 126
6.5.3  動機 126
6.5.4  適用性 127
6.5.5  結構 127
6.5.6  參與對象 127
6.5.7  結論 129
6.5.8  示例 129
6.5.9  相關模式 129
6.5.10  出處/原作者 129
6.6  UML中的模式 131
6.7  模式中的其他工作 132
6.8  小結 133
第7章  資源與規(guī)則模式 135
7.1  參與者-角色 136
7.1.1  目標 136
7.1.2  動機 136
7.1.3  適用性 137
7.1.4  結構 137
7.1.5  參與對象 138
7.1.6  結論 138
7.1.7  示例 138
7.1.8  相關模式 140
7.1.9  出處/原作者 141
7.2  業(yè)務定義 141
7.2.1  目標 141
7.2.2  動機 141
7.2.3  適用性 142
7.2.4  結構 142
7.2.5  參與對象 143
7.2.6  結論 144
7.2.7  示例 144
7.2.8  相關模式 144
7.2.9  出處/原作者 144
7.3  業(yè)務事件-結果歷史記錄 146
7.3.1  目標 146
7.3.2  動機 146
7.3.3  適用性 147
7.3.4  結構 147
7.3.5  參與對象 147
7.3.6  結論 149
7.3.7  示例 149
7.3.8  相關模式 150
7.3.9  出處/原作者 151
7.4  契約 151
7.4.1  目標 151
7.4.2  動機 151
7.4.3  適用性 151
7.4.4  結構 152
7.4.5  參與對象 152
7.4.6  結論 152
7.4.7  示例 152
7.4.8  相關模式 153
7.4.9  出處/原作者 154
7.5  核心-陳述 154
7.5.1  目標 154
7.5.2  動機 154
7.5.3  適用性 155
7.5.4  結構 155
7.5.5  參與對象 155
7.5.6  結論 155
7.5.7  示例 155
7.5.8  相關模式 156
7.5.9  出處/原作者 156
7.6  文檔 156
7.6.1  目標 156
7.6.2  動機 157
7.6.3  適用性 158
7.6.4  結構 158
7.6.5  參與對象 158
7.6.6  結論 159
7.6.7  示例 159
7.6.8  相關模式 160
7.6.9  出處/原作者 160
7.7  雇傭 161
7.7.1  目標 161
7.7.2  動機 161
7.7.3  適用性 162
7.7.4  結構 162
7.7.5  參與對象 163
7.7.6  結論 163
7.7.7  示例 164
7.7.8  相關模式 165
7.7.9  出處/原作者 165
7.8  地理位置 165
7.8.1  目標 165
7.8.2  動機 165
7.8.3  適用性 166
7.8.4  結構 166
7.8.5  參與對象 166
7.8.6  結論 167
7.8.7  示例 167
7.8.8  相關模式 168
7.8.9  出處/原作者 168
7.9  組織與協(xié)同者 168
7.9.1  目標 168
7.9.2  動機 168
7.9.3  適用性 169
7.9.4  結構/描述 169
7.9.5  參與對象 170
7.9.6  結論 170
7.9.7  示例 170
7.9.8  相關模式 171
7.9.9  出處/原作者 171
7.10  產品數據管理 171
7.10.1  目標 171
7.10.2  動機 171
7.10.3  適用性 173
7.10.4  結構/描述 173
7.10.5  參與對象 174
7.10.6  結論 174
7.10.7  示例 175
7.10.8  相關模式 178
7.10.9  出處/原作者 179
7.11  事物-信息 179
7.11.1  目標 179
7.11.2  動機 179
7.11.3  適用性 180
7.11.4  結構 180
7.11.5  參與對象 180
7.11.6  結論 180
7.11.7  示例 180
7.11.8  相關模式 181
7.11.9  出處/原作者 181
7.12  標題-項目 182
7.12.1  目標 182
7.12.2  動機 182
7.12.3  適用性 183
7.12.4  結構 183
7.12.5  參與對象 184
7.12.6  結論 184
7.12.7  示例 184
7.12.8  相關模式 185
7.12.9  出處/原作者 185
7.13  類型-對象-值 185
7.13.1  目標 185
7.13.2  動機 185
7.13.3  適用性 186
7.13.4  結構 186
7.13.5  參與對象 187
7.13.6  結論 187
7.13.7  示例 187
7.13.8  相關模式 188
7.13.9  出處/原作者 188
7.14  小結 188
第8章  目標模式 189
8.1  業(yè)務目標分配 190
8.1.1  目標 190
8.1.2  動機 190
8.1.3  適用性 191
8.1.4  結構 191
8.1.5  參與對象 191
8.1.6  結論 192
8.1.7  示例 192
8.1.8  相關模式 193
8.1.9  出處/原作者 193
8.2  業(yè)務目標分解 193
8.2.1  目標 193
8.2.2  動機 193
8.2.3  適用性 194
8.2.4  結構 195
8.2.5  參與對象 195
8.2.6  結論 195
8.2.7  示例 196
8.2.8  相關的模式 196
8.2.9  出處/原作者 196
8.3  業(yè)務目標-問題 198
8.3.1  目標 198
8.3.2  動機 198
8.3.3  適用性 198
8.3.4  結構 198
8.3.5  參與對象 198
8.3.6  結論 199
8.3.7  示例 199
8.3.8  相關模式 200
8.3.9  出處/原作者 200
8.4  小結 201
第9章  過程模式 203
9.1  基本過程結構 203
9.1.1  目標 203
9.1.2  動機 203
9.1.3  適用性 204
9.1.4  結構 204
9.1.5  參與對象 204
9.1.6  結論 205
9.1.7  示例 205
9.1.8  相關模式 206
9.1.9  出處/原作者 206
9.2  過程交互 206
9.2.1  目標 206
9.2.2  動機 206
9.2.3  適用性 207
9.2.4  結構 207
9.2.5  參與對象 207
9.2.6  結論 208
9.2.7  示例 208
9.2.8  相關模式 210
9.2.9  出處/原作者 210
9.3  過程反饋 210
9.3.1  目標 210
9.3.2  動機 210
9.3.3  適用性 210
9.3.4  結構 211
9.3.5  參與對象 211
9.3.6  結論 211
9.3.7  示例 211
9.3.8  相關模式 212
9.3.9  出處/原作者 212
9.4  響應客戶時間 212
9.4.1  目標 212
9.4.2  動機 212
9.4.3  適用性 213
9.4.4  結構 213
9.4.5  參與對象 213
9.4.6  結論 214
9.4.7  示例 214
9.4.8  相關模式 214
9.4.9  出處/原作者 216
9.5  過程分層供應 216
9.5.1  目標 216
9.5.2  動機 216
9.5.3  適用性 217
9.5.4  結構 217
9.5.5  參與對象 217
9.5.6  結論 218
9.5.7  示例 218
9.5.8  相關模式 219
9.5.9  出處/原作者 219
9.6  過程分層控制 219
9.6.1  目標 219
9.6.2  動機 221
9.6.3  適用性 222
9.6.4  結構 222
9.6.5  參與對象 222
9.6.6  結論 222
9.6.7  示例 223
9.6.8  相關模式 223
9.6.9  出處/原作者 223
9.7  動作工作流 223
9.7.1  目標 223
9.7.2  動機 223
9.7.3  適用性 227
9.7.4  結構 227
9.7.5  參與對象 227
9.7.6  結論 228
9.7.7  示例 228
9.7.8  相關模式 229
9.7.9  出處/原作者 229
9.8  過程-過程實例 229
9.8.1  目標 229
9.8.2  動機 229
9.8.3  適用性 229
9.8.4  結構 230
9.8.5  參與對象 230
9.8.6  結論 230
9.8.7  示例 230
9.8.8  相關模式 231
9.8.9  出處/原作者 231
9.9  資源使用 231
9.9.1  目標 231
9.9.2  動機 231
9.9.3  適用性 231
9.9.4  結構 232
9.9.5  參與對象 232
9.9.6  結論 232
9.9.7  示例 233
9.9.8  相關模式 234
9.9.9  出處/原作者 234
9.10  過程實例狀態(tài) 234
9.10.1  目標 234
9.10.2  動機 234
9.10.3  適用性 235
9.10.4  結構 235
9.10.5  參與對象 236
9.10.6  結論 236
9.10.7  示例 236
9.10.8  相關模式 237
9.10.9  出處/原作者 237
9.11  小結 238
第10章  從業(yè)務架構到軟件架構 239
10.1  軟件開發(fā)過程 239
10.2  什么是軟件架構 242
10.2.1  關于軟件架構的誤解 244
10.2.2  設計一個優(yōu)良的架構 244
10.3  軟件架構的建模 245
10.4  利用業(yè)務架構來定義軟件架構 247
10.4.1  確定信息系統(tǒng) 251
10.4.2  發(fā)現(xiàn)功能需求 253
10.4.3  發(fā)現(xiàn)非功能需求 255
10.4.4  作為分析和設計的基礎 256
10.4.5  確定合適的構件 258
10.5  小結 260
第11章  一個業(yè)務模型示例 261
11.1  Bob郵購公司 261
11.2  愿景和目標 262
11.2.1  目標模型 262
11.2.2  概念模型 264
11.3  業(yè)務過程 265
11.4  資源和組織 267
11.4.1  資源建模 267
11.4.2  組織的建模 270
11.5  過程分解 274
11.6  支持系統(tǒng) 274
11.6.1  系統(tǒng)需求 278
11.6.2  系統(tǒng)需求規(guī)格說明 283
11.7  小結 284
附錄A  Eriksson-Penker業(yè)務擴展 285
附錄B  業(yè)務模式匯總表 291
術語表 29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