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軟件需求與估算的語境
1. 1 軟件危機
1. 2 軟件和軟件工程
1. 3 軟件生命周期
1. 3. 1 瀑布軟件生命周期模型
1. 3. 2 V型生命周期模型
1. 3. 3 原型生命周期模型
1. 3. 4 增量生命周期模型
1. 3. 5 快速應用開發(fā)模型
1. 3. 6 螺旋生命周期模型
1. 4 軟件項目
1. 5 軟件項目中的管理活動
1. 6 組織的過程導向
1. 7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1. 8 需求工程
1. 9 軟件估算
1. 10 本書結構
第2章 需求工程
2. 1 什么是需求工程
2. 2 需求導出
2. 2. 1 發(fā)現(xiàn)事實
2. 2. 2 需求收集
2. 2. 3 評估
2. 2. 4 確定優(yōu)先級
2. 2. 5 統(tǒng)一
2. 3 需求導出技巧
2. 3. 1 受控的需求表達
2. 3. 2 基于問題的信息系統(tǒng)
2. 3. 3 面向特征的領域分析
2. 3. 4 聯(lián)合應用設計
2. 3. 5 原型
2. 3. 6 質量功能實施
2. 3. 7 軟件系統(tǒng)方法學
2. 4 需求分析
2. 5 需求分析模型
2. 5. 1 數(shù)據(jù)流圖
2. 5. 2 實體關系圖
2. 5. 3 對象-類圖
2. 5. 4 狀態(tài)轉換圖
2. 5. 5 用例
2. 6 需求文檔化
2. 6. 1 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的特征
2. 6. 2 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的內容
2. 6. 3 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的常見問題
2. 7 需求評審
2. 7. 1 連續(xù)評審
2. 7. 2 階段結束評審
2. 7. 3 需求簽字
2. 8 需求管理
2. 8. 1 改變管理過程
2. 8. 2 維護需求的可跟蹤性
2. 9 小結
第3章 規(guī)模估算
3. 1 兩種規(guī)模估算觀點
3. 2 功能點分析
3. 2. 1 計算開發(fā)功能點
3. 2. 2 計算增強功能點
3. 2. 3 功能點的優(yōu)點
3. 2. 4 功能點的缺點
3. 3 MARK Ⅱ FPA
3. 4 完全功能點
3. 5 其他功能點擴展
3. 5. 1 特征點
3. 5. 2 對象點
3. 5. 3 3-D功能點
3. 6 近似功能點計算
3. 6. 1 快速FPA計數(shù)
3. 6. 2 快速應用程序業(yè)務量估算
3. 6. 3 NESMA估算和象征性FP
3. 7 功能規(guī)模度量的發(fā)展方向
3. 7. 1 功能規(guī)模度量的ISO標準
3. 7. 2 COSMIC
3. 8 LOC估算
3. 8. 1 系統(tǒng)分解結構
3. 8. 2 自由講座和Wideband Delphi估算法
3. 9 兩種規(guī)模度量之間的轉換
3. 10 轉換和維護的規(guī)模估算
3. 11 小結
第4章 工作量. 進度和成本估算
4. 1 什么是生產率
4. 2 估算因素
4. 2. 1 規(guī)模和工作量
4. 2. 2 進度和工作量
4. 2. 3 品質與工作量和進度
4. 2. 4 影響生產率的其他因素
4. 3 軟件項目的行為--Rayleidgh曲線
4. 4 工作量和進度估算的方法
4. 5 Mark II FP估算
4. 6 COCOMO Ⅱ
4. 6. 1 合成應用程序模型
4. 6. 2 初期設計和后構架模型
4. 6. 3 復用和維護工作量估算
4. 6. 4 需求易變性說明
4. 7 COCOMO組的其他模型
4. 7. 1 COCOTS
4. 7. 2 CORADMO
4. 7. 3 COQUALMO
4. 7. 4 COSSEMO
4. 7. 5 COPROMO
4. 8 COCOMO 81
4. 8. 1 基礎模型
4. 8. 2 中級模型
4. 8. 3 具體模型
4. 9 Putnam估算模型
4. 10 復雜度算子
4. 11 其他的算法模型
4. 12 類比估算
4. 13 自底向上的估算
4. 13. 1 工作分解結構
4. 13. 2 Widehand Delphi估算方法
4. 14 成本估算
4. 14. 1 工作人員成本
4. 14. 2 硬件和軟件
4. 14. 3 通信和差旅
4. 14. 4 項目組培訓
4. 15 驗證軟件估算
4. 16 小結
第5章 過程框架
5. 1 過程成熟度
5. 2 需求工程的成熟度
5. 2. 1 高成熟度等級
(4級和5級)特征
5. 2. 2 轉向2級
5. 2. 3 3級特征
5. 2. 4 成熟度的使能者
5. 3 估算的成熟度
5. 3. 1 高成熟度等級
(4級和5級)的特征
5. 3. 2 轉向2級
5. 3. 3 3級的特征
5. 3. 4 成熟度的使能者
5. 4 需求使用的數(shù)據(jù)庫
5. 5 估算使用的數(shù)據(jù)庫
5. 5. 1 數(shù)據(jù)庫內容
5. 5. 2 度量尺度標準程序
5. 5. 3 更多有關收集工作量數(shù)據(jù)的信息
5. 6 模型校準
5. 7 重要參與人
5. 7. 1 分析師
5. 7. 2 用戶
5. 7. 3 開發(fā)者的管理層
5. 7. 4 估算師
5. 7. 5 項目組成員
5. 8 需求的戒律
5. 8. 1 不要忽視其他方面
5. 8. 2 理解領域
5. 8. 3 理解需求及不良情況
5. 8. 4 不要著急
5. 8. 5 不要認為一切是顯而易見的
5. 8. 6 不要暗自操作
5. 8. 7 要學會說"不"
5. 8. 8 團隊工作
5. 8. 9 不要期待分析師來讀取你的想法
5. 8. 10 沒有嚴格的SRS評審就不要簽字認可
5. 9 估算的戒律
5. 9. 1 不要為滿足預算而估算
5. 9. 2 不要玩"因為他會打對折而加倍開價"的游戲
5. 9. 3 不要炫耀
5. 9. 4 不要玩數(shù)字游戲
5. 9. 5 不要過分精確
5. 9. 6 要現(xiàn)實, 而不要處在過去的狀態(tài)
5. 9. 7 避免健忘--忽視并不是祝福
5. 9. 8 說出實情
5. 9. 9 不要壓迫人給出較少估算
5. 9. 10 不要太貪婪
5. 10 小結
第6章 工具
6. 1 需求管理工具應具備的特征
6. 2 一些需求管理工具
6. 2. 1 Caliber-RM
6. 2. 2 RDD
6. 2. 3 XTie-RT
6. 2. 4 Vital Link
6. 2. 5 RequisitePro
6. 2. 6 DOORS
6. 2. 7 QSSRequireIT
6. 2. 8 icConcept/RTM Workshop
6. 2. 9 CRADLE
6. 3 軟件估算工具應具備的特征
6. 3. 1 規(guī)模估算
6. 3. 2 工作量和進度估算
6. 3. 3 成本估算
6. 3. 4 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估算和項目管理
6. 3. 5 使用的模型
6. 3. 6 接口/集成
6. 3. 7 為組織進行定制
6. 4 一些有用的軟件估算工具
6. 4. 1 SLIM
6. 4. 2 Function Point Workbench
6. 4. 3 KnowledgePLAN
6. 4. 4 CA-Estimacs
6. 4. 5 PQMPlus
6. 4. 6 Project Bridge Modeler
6. 4. 7 Function Point Manager
6. 4. 8 Results Management v5. 0
6. 4. 9 Estimate Professional
6. 4. 10 Costar
6. 4. 11 USC的COCOMO II工具
6. 4. 12 ANGEL
6. 4. 13 Before You Leap
第7章 工業(yè)資源
7. 1 國際功能點用戶絹
7. 2 Metrics Practices Committee, UK
7. 3 UQAM-SEMRL
7. 4 通用軟件度量國際聯(lián)盟
7. 5 國際標準化組織
7. 5. 1 ISO 14143
7. 5. 2 ISO 9001--ISO 9000-3
7. 6 軟件工程研究所
7. 7 IEEE
7. 8 國際軟件基準標準組的基準服務
7. 9 INCOSE
7. 10 COCOMO
7. 11 量化軟件管理
7. 12 QAI
7. 13 軟件生產率研究室
7. 14 其他培訓者和咨詢組織
附錄A
附錄B
附錄C
附錄D
附錄E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