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名士,于家中品茗,自可得出清雅之味;你是一君子,于家中品茗,自可得出謙謙之味;你是一商人,于家中品茗,自可得出富貴之味;或者你和我一樣,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中國人,那么,你于家中品茗,更能品出茶那自然之味。余悅,祖籍江西省新建縣,1951年2月26日出生于武寧縣?,F(xiàn)任江西發(fā)避孕藥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江西省中國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中國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農業(yè)考古·中國茶文化專號》顧問,南昌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兼任美國國際茶業(yè)科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等。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宋代文化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已出版著作和發(fā)表論文300萬字,主編和編輯書刊1200萬字,28次獲得全國、華東地區(qū)和省級成果獎或著作獎,獨著茶文化方面專著《問俗》、《研書》、《中國茶文化流變簡史》《中國茶的外傳與外國茶事》,主編《中華茶文化叢書》、《中國茶葉藝文叢書》、《中華當代茶界人辭典》等。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委托,擔任《茶藝師國家職業(yè)標準》總主筆,主編《茶藝師》全國統(tǒng)一的培訓鑒定教材。應邀多次到美國、韓國、泰國和香港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并任美國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副主席,香港國際茶文化學術研討會主持人。其論文和著作的學術觀點多次被中國和日本、韓國、法國的專家學者引用,現(xiàn)正主持由中國和日本聯(lián)合進行的茶文化研究課題。享受茶藝樂趣,永得身心健康!自唐宋以來,茶即為“開門七件事”之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民不可一日無茶”是中國人生活的一個剪影。時至今日,不論大江南北,不限五湖四海,甚至是異國他鄉(xiāng),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哪戶家庭不是在演繹著“客來敬茶”的禮儀傳統(tǒng)、享受著家庭茶飲的美妙滋味呢?而“茶藝”,自茶圣陸羽首倡,經千載滄桑,到如今已是紛繁燦爛、美妙多姿。地域日益擴大,自中原而遍全國,自九州而遍東方,自亞洲而遍世界。內涵日漸擴大,茶道茶法、品茶說茶、沖茶泡茶紛至沓來。分類日趨細化,就意趣而言,有富貴茶藝、山林茶藝、書齋茶藝;就地域而言,有安溪茶藝、臺灣茶藝、婺源茶藝;就民俗而言,有客家茶藝、白族茶藝、藏族茶藝,等等。茶與中國人的生活聯(lián)系如此緊密,茶藝又涵蓋了諸多方面,所以家庭茶藝在中國的出現(xiàn)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家庭茶藝不同于其他茶藝,它更注重生活化,自然、適意、“喝好一杯茶”是其最本質的要求。因而,相對于那些更注重表演性的茶藝來說,家庭茶藝恰恰是最契合茶之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