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蘭德(1905-1982)俄裔美國作家、哲學家。青年時代流亡美國,在好萊塢編寫劇本,并以小說聞名于世。第一部小說《根源》為她贏得了聲名和金錢,此后的《地球的震栗》又成為僅次于《圣經》的第二大暢銷書,被譽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小說。安·蘭德推崇理性,認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推理的能力;她不顧傳統(tǒng)輿論的偏見,力介個人主義,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的伸張的社會,就不是我們想要的社會。她的客觀主義哲學自20世紀50年代起風靡美國校園,直到70年代末,安·蘭德仍然是美國的校園偶像。安·蘭德一生著術百余種,根據她的生平攝的記錄片和故事片曾獲奧斯卡獎。在美國,至今仍有很多個安·蘭德的書迷會以及專門研究安·蘭德思想的機構和刊物。章艷,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學博士生,曾發(fā)表、出版論文及譯數篇(本)。安·蘭德作品系列。安·蘭德以卓越的才能奠定了她作為作家和哲學家的歷史地位。她在思想上對世人的影響正日益彰顯。她的作品每年在全世界范圍銷售三十萬冊。在她逝世后,她的信件、日記和錄音講話被相繼公開,使其過去未發(fā)表的一些作品和思想得以面世。在她逝世后的十五年里,安·蘭德(和她的客觀主義哲學)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文章和哲學討論中。本書收集了她1962年中每周一次為《洛杉磯時報》撰寫的專欄文章,在這些文章里,她對當時的新聞和文化事件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充分展示了她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