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通過對大量侵華日軍的訪談,探討日本民族心理中從戰(zhàn)爭"無罪"到有罪過程的轉變,尤其重視作為個體的人的罪感與反省意識之產生,是從另一個角度完善我們對侵略戰(zhàn)爭認識的重要材料。"過度適應"、"洗腦的人生"、"淹沒于集團中",以及所謂"不得已而為之"等,都是作者野田正彰先生所著重探討的一些獨特文化心理內容。日本人感情的僵硬,認識罪的能力,意識到罪所花的時間,找回感情,最終成為能夠感覺的人,是此書尤為重視的問題。本書了介紹了兩名在日本軍隊這個殺人、掠奪、強奸集團中保持了良知的人,通過對他們的調查和精神分析,探討當國家犯罪時個人是否可能拒絕作惡。另外還介紹了兩位父輩參加過侵華戰(zhàn)爭的人,通過他們的眼睛去捕捉上一代人的戰(zhàn)爭犯罪及其心理,告訴人們日本戰(zhàn)后成長起來的人正確認識戰(zhàn)爭歷史、同受害國的年輕一代進行溝通的意義。通過參加過侵華戰(zhàn)爭的日本軍人的親身經歷揭露日本軍隊的戰(zhàn)爭犯罪,這對于戰(zhàn)后不令沒有反省,而且至今還在美化那場戰(zhàn)爭,美化日本軍隊的日本社會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因此此書受到右翼勢力的攻擊,作者野田正彰先生收到了許多匿名信,有人在信中威脅說"要讓你當不成教授"。1998年巖波書店出版此書后,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重印了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