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作品,是中國新文學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世界的核心是“感情”,是“愛”與“憎”感情潛流的交替。這“感情”有別于郁達夫筆下作為個體的人從麻木中覺醒過來后所體驗的孤獨、迷惘與苦痛,其特質是“不平”。這“不平之鳴”針對的正是他所深深領教過的東西、束縛人的“制度”。本作品選力圖把巴金各個時期的代表作選取一二,著眼于巴金文學創(chuàng)作的整體面貌:從熱情奔放到悲哀沉郁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從英雄到凡人角色的轉換,從小說到散文的創(chuàng)作重心的轉移;從而讓讀者看到一個完整的巴金:從早期信仰無政府主義的純潔熱烈的巴金,到中年在戰(zhàn)火中熔鑄而成的沉郁細膩的巴金,到建國之初充滿熱情和理想的巴金,再到浩劫過后沉痛反思的巴金。本書以小說與散文的形式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主要內容是巴金及其作品,月夜,將軍,鬼,隱身珠,還魂草,豬與雞,明珠和玉姬,春天里的秋天,電,憩園,鳥的天堂,我的心,憶,做大哥的人,繁星,夢,靜寂的園子,愛爾克的燈光,筑渝道上,月夜鬼哭,懷念蕭珊,沙多一吉里,小狗包弟和沒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