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經濟學的定義
1.2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3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4 學習經濟學的意義
思考與練習
2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2.1 需求與供給
2.2 市場均衡與價格決定
思考與練習
3 彈性理論
3.1 彈性的概念和意義
3.2 需求彈性
3.3 供給彈性
3.4 蛛網理論
思考與練習
4 消費者行為理論
4.1 欲望與效用
4.2 邊際效用分析法
4.3 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4.4 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4.5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局限性分析
思考與練習
5 生產理論
5.1 生產與生產函數
5.2 1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與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
5.3 規(guī)模報酬
5.4 使用2個可變投入要素的生產
思考與練習
6 成本理論
6.1 機會成本
6.2 短期成本分析
6.3 長期成本分析
思考與練習
7 市場理論
7.1 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7.2 完全壟斷市場理論
7.3 壟斷競爭市場
7.4 寡頭市場理論
7.5 市場類型及其經濟效率的比較
思考與練習
8 分配理論
8.1 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
8.2 工資、地租與利息理論
8.3 社會收入的分配
思考與練習
9 福利經濟學
9.1 社會經濟福利的評價標準——帕累托最優(yōu)
9.2 帕累托最優(yōu)的條件
9.3 完全競爭與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9.4 公平與效率
9.5 外差因素與公共產品
10 宏觀經濟模型與國民收入核算
10.1 宏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模型
10.2 國民收入核算的指標體系
10.3 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10.4 國民收入核算的調整與存在的問題
思考與練習
11 國民收入的決定(一):簡單決定模型
11.1 國民收入的均衡
11.2 消費與儲蓄
11.3 投資
11.4 國民收入的決定
思考與練習
12 貨幣、通貨膨用與就業(yè)理論
13 國民收入的決定(二):IS-LM模型
14 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分析
15 宏觀調控政策
16 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
參考文獻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