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藝堆繡畫即用布做的畫,是我國古代流傳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工藝。它起源于唐朝,前身是絲綾堆繡,到了清朝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據(jù)說乾隆的母親就曾親自帶領宮女們用這種工藝做出了很多花鳥、人物作品。其色彩艷麗、層次分明、神態(tài)逼真、生動活潑、故宮博物院至今還收藏、陳列著很多絲綾堆繡作品。布藝堆繡畫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可以裝點居室,也是饋贈親友的好禮品。它因做工精美、色彩豐富、立體感強、簡單易學而深受很多老同志的喜愛。中國科學老年大學給我們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和活動環(huán)境,并聘請了北京抽紗研究所的老師為我們授布藝繡畫的工藝。大學在學習布藝繡畫制作中,彼此相識,切有效期技藝,既鍛煉了動手動腦的能力,又豐富了生活,提高了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