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學與文化
試論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的歷史特質
——兼論本次討論會的目的及其意義
漢譯佛教詞語的確立
——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化在東亞史上的意義探
內藤湖南之六朝隋唐貴族論的特征
——從清朝考據學說開去
史學:社會變遷的記錄和解說
——略論魏晉至隋唐時期的史學與社會
貴族制社會中的血緣與地緣關系的歷史特性
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與基層社會的視角
唐代的士大夫與禪
后門閥時代“江夏李氏”望貫的異變及其意義
從列傳到傳記
出土簡帛中的哲學思想研究
從簡、帛、通行本比較的角度論《老子》文本演變的觀念、
過程和規(guī)律
郭店簡《老子》校釋剩稿
郭店簡《緇衣》與睡虎地簡《為吏之道》
人文探尋
關于中華民族復興的文化信息
華人的全球意識:中西文化整合的反思
論中國古代的情感美學
走向社會化的科學認識論
從肖邦鋼琴作品的速度與力度布局看其浪漫主義精神
儒學宗教性意蘊的界定與探析
宋金元時期中華民族統(tǒng)愿望的詩學表達
試論對聯(lián)產生的社會成因及功能
經典反芻
《淮南鴻烈》與黃老思潮的終結
性的善惡與人的蕃衍
——《左傳》對兩性倫理的文化反思
形跡與言說
明清學術與文化
方以智的思想
——圍繞“質測”與“通幾”
《四庫全書總目》考據方法探微
小說的學術化
——清中葉才學小說芻議
晚清譴責小說的敘述方式與社會批判功能
現代化進程研究
國門打開前夜中日“經世”內涵之比較
20世紀初民主憲政在近代學校中的嘗試
論20世紀中國詩學的現代轉型
語雷文字學
釋“衍”、“侃”
漢語名狀結構的歷時考察
上古復數表示形式“(名/代)+等/屬/儕/曹/輩”及相關問題
《故訓匯纂》與多義詞研究
——以“猥”為例
秦漢學術
卜辭中的五方及中國名號的起源
從周公晚年地位、周楚關系看“周公奔楚”的性質
論春秋時期楚人在淮河流域及江淮地區(qū)的發(fā)展
王充“命”論新議
學術述評
歷史人類學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
20世紀戴震哲學思想研究述評(上)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同仁學行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