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是我國隋唐開科取士以來的科舉文化產物。是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在封建社會里,某個地方出一位狀元,就是這個地區(qū)文化發(fā)達的一個象征。自唐至清的千余年間,嶺南地區(qū)先后出現過18位狀元。其中廣東封開的莫宣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廷試第一”。成為嶺南歷史上的首魁狀元,也是全國640多個狀元之中最年輕的狀元(奪魁時年僅十七歲)。這一成就,若與當時發(fā)達的中原地區(qū)相比,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在實施科舉制度不久的唐代嶺南地區(qū),還處于未“開化”的邊陲之地──封開這塊不顯眼的地方,誕生了一個號稱“嶺南首魁狀元”莫宣卿,成為嶺南科舉文化的祖師爺,這就不能不令人驚嘆了。《嶺南狀元傳及詩文選注》一書,分別為嶺南十八位狀元立傳,然后在各人傳世的作品中選擇最有代表的作品,加以點校、注釋,以助讀者加深理解。這對于發(fā)掘嶺南文化優(yōu)秀遺產來說,是一件不可缺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