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或者說民本主義,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中民主性精華的核心。這不僅是因為民本思想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民主性精華的內容中居于主導地位,而且更因為民本思想以外的其他內容大都由它衍生和引申。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中心議題是當權者如何統(tǒng)治或者說管理民眾,這其中首要的問題是怎樣認識民眾在國家和社會上的地位與作用。顯而易見,民本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家與思想家對民眾認識的最有價值的理念。 追根溯源,民本思想首先萌生于周公姬旦的頭腦中。周武王伐紂的成功,特別是眾多諸侯聯軍展示的威力和紂王之軍的“前途倒戈”,使周公認識到人心向背與統(tǒng)治安危的關系,朦朧地意識到民眾力量的偉大。為此,他提出了“以德配天”和“敬天保民。他一方面要求當政者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一方面要求他們“保民”和“慎刑”,“聞小人之勞”,“知稼穡之難”。這里,雖然“民本”二字尚未出現,但基本含義已經蘊含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