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20世紀軍事秘密叢書》中的一本,由俄羅斯維切出版社2000年出版,作者是俄羅斯外交部外交學院對外政策和國際關系教研室主任、政治學博士、教授扎多欣和作家兼歷史學家尼佐夫斯基。政治家們把巴爾干地區(qū)稱做“火藥桶”并非偶然。巴爾干是各種危險性流血沖突的交織地,因為這里是跨大陸聯系的交匯點,伊斯蘭教、基督教、東正教和天主教在這里匯合。本書從巴爾干半島諸國的誕生寫起,詳細介紹了該地區(qū)各民族和國家長達千百年的矛盾與沖突,全面記敘和深刻分析了20世紀幾次巴爾干戰(zhàn)爭的事件經過和歷史原因,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議。作者認為,巴爾干問題之所以長期得不到解決,原因之一是巴爾干各民族的起源本身就含有沖突性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階段尚未結束;原因之二是與外部勢力共同參與巴爾干事務(準確地講是干涉政治)密切相關,外部勢力不希望巴爾干國家成為同他們一樣的國際關系主體。在作者看來,巴爾干的未來命運取決于巴爾干各民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結合在一起的進程將具有什么樣的特性,取決于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它要么作為一個特殊的區(qū)域被納入歐洲社會文化空間,要么仍然是一個地緣政治中轉站、歐洲文明和近東文明的緩沖地帶、各種地緣政治利益和價值沖突的舞臺。作者建議,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看待別國文化,養(yǎng)成不使用暴力解決矛盾的習慣,這是建立未來世界新秩序的前提。巴爾干不應該成為高精度殺傷性武器的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