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雙屏攝像折疊手機
第1章 命名規(guī)則和分模流程
1.1 命名規(guī)則及實例 4
1.1.1 命名規(guī)則 4
1.1.2 命名實例 4
1.2 基本分模流程 6
1.2.1 模型的預處理 6
1.2.2 裝入參照零件 6
1.2.3 設置收縮 6
1.2.4 建立工件 7
1.2.5 建立體積塊 7
1.2.6 建立分型面 8
1.2.7 分割體積塊 8
1.2.8 抽取模具元件 9
1.2.9 鑄模 9
1.2.10 完善模具型腔 10
1.2.11 模擬開模 10
第2章 電池卡扣
2.1 模型的預處理 14
2.1.1 建立預處理模型 14
2.1.2 建立坐標系 15
2.2 建立模具型腔 15
2.2.1 裝入參照零件 16
2.2.2 設置收縮 16
2.2.3 建立工件 17
2.2.4 建立體積塊 18
2.2.5 建立分型面 20
2.2.6 分割體積塊 20
2.2.7 抽取模具元件 21
2.3 完善模具型腔 23
2.3.1 BATTERY_BUCKLE_SB 23
2.3.2 BATTERY_BUCKLE_CO 28
2.3.3 BATTERY_BUCKLE_CA 28
2.4 模擬開模 29
第3章 電池后蓋
3.1 模型的預處理 32
3.1.1 建立預處理模型 32
3.1.2 建立坐標系 33
3.1.3 模型修整 33
3.2 建立模具型腔 34
3.2.1 裝入參照零件 34
3.2.2 設置收縮 34
3.2.3 建立工件 35
3.2.4 建立體積塊 35
3.2.5 建立分型面 37
3.2.6 分割體積塊 38
3.2.7 抽取模具元件 38
3.3 完善模具型腔 39
3.3.1 BATTERY_CA.PRT 39
3.3.2 BATTERY_CO.PRT 41
3.3.3 BATTERY_SB_01.PRT 42
3.3.4 BATTERY_SB_02_A.PRT 43
3.3.5 BATTERY_SB_01_B.PRT 43
3.4 建立模具布局 44
3.4.1 型腔放置 45
3.4.2 裝入模架 45
3.4.3 腔槽處理 46
3.4.4 建立流道 48
3.4.5 頂桿 48
3.4.6 澆口 52
3.4.7 水線 54
第4章 翻蓋后殼
4.1 模型的預處理 58
4.1.1 建立預處理模型 58
4.1.2 建立坐標系 59
4.2 建立模具型腔 60
4.2.1 裝入參照零件 60
4.2.2 設置收縮 60
4.2.3 建立工件 61
4.2.4 建立體積塊 61
4.2.4.1 轉軸孔抽芯體積塊 61
4.2.4.2 側抽芯體積塊 64
4.2.4.3 斜頂體積塊 66
4.2.4.4 鑲件體積塊 69
4.2.5 建立分型面 72
4.2.5.1 填補破孔 72
4.2.5.2 主分型面 74
4.2.6 分割體積塊 76
4.2.6.1 轉軸孔左右抽芯 76
4.2.6.2 上模仁體積塊 77
4.2.6.3 側抽芯體積塊 77
4.2.6.4 斜頂體積塊 79
4.2.6.5 鑲件和下模仁體積塊 79
4.2.7 抽取模具元件 80
4.2.8 鑄模 80
4.3 完善模具型腔 80
4.3.1 FLIP_RR_CA 80
4.3.2 FLIP_RR_CO 81
4.3.3 轉軸孔抽芯 81
4.3.4 側抽芯 82
4.3.5 斜頂 83
4.3.6 滑塊、斜導柱、契緊塊和壓板 84
4.3.6.1 滑塊 84
4.3.6.2 斜導柱 86
4.3.6.3 契緊塊 88
4.3.6.4 壓板 89
4.4 模具打開 90
第5章 主體后殼
5.1 模型的預處理 94
5.1.1 建立預處理模型 94
5.1.2 建立坐標系 95
5.1.3 模型修整 95
5.2 建立模具型腔 98
5.2.1 裝入參照零件 98
5.2.2 設置收縮 98
5.2.3 建立工件 99
5.2.4 建立體積塊 99
5.2.5 建立分型面 109
5.2.5.1 復制方式填補破孔 109
5.2.5.2 平整平面方式填補破孔 109
5.2.5.3 填補擦穿方式的破孔 111
5.2.5.4 枕位分型面 121
5.2.5.5 主分型面 125
5.2.6 分割體積塊 126
5.2.7 建立鑲件 129
5.2.7.1 母模仁鑲件 129
5.2.7.2 公模仁鑲件 131
5.2.8 抽取模具元件 133
5.3 完善模具型腔 133
5.3.1 HOUSING_RR_CA 133
5.3.2 HOUSING_RR_CO 134
5.3.3 HOUSING_RR_SB 135
5.4 模擬開模 140
第二部分 直板攝像手機
第6章 前殼
6.1 模型的預處理 146
6.1.1 建立預處理模型 146
6.1.2 建立坐標系 147
6.1.3 模型修整 147
6.2 建立模具型腔 149
6.2.1 裝入參照零件 149
6.2.2 設置收縮 149
6.2.3 建立工件 150
6.2.4 建立體積塊 150
6.2.5 建立分型面 154
6.2.5.1 復制方式填補破孔 154
6.2.5.2 枕位分型面 156
6.2.5.3 主分型面 160
6.2.6 分割體積塊 161
6.2.7 建立鑲件 164
6.2.7.1 公模仁鑲件 164
6.2.8 抽取模具元件 166
6.3 完善模具型腔 166
6.3.1 FRONT_SB 166
6.3.2 FRONT_CO 173
6.3.3 FRONT_CA 174
6.4 模擬開模 175
第7章 后殼
7.1 模型的預處理 180
7.1.1 建立預處理模型 180
7.1.2 建立坐標系 181
7.1.3 模型修整 181
7.2 建立模具型腔 186
7.2.1 裝入參照零件 186
7.2.2 設置收縮 186
7.2.3 建立工件 187
7.2.4 建立體積塊 187
7.2.5 建立分型面 196
7.2.5.1 復制方式填補破孔 196
7.2.5.2 平整平面方式填補破孔 197
7.2.5.3 填補擦穿方式的破孔 198
7.2.5.4 枕位分型面 206
7.2.5.5 主分型面 211
7.2.6 分割體積塊 212
7.2.7 建立鑲件 217
7.2.7.1 母模仁鑲件 217
7.2.7.2 公模仁鑲件 218
7.2.8 抽取模具元件 223
7.3 完善模具型腔 225
7.3.1 REAR_SB 225
7.3.2 REAR_CO 233
7.3.3 REAR_SA 234
7.3.4 REAR_CA 234
7.4 模擬開模 236
附錄A 塑料材料 239
A.1 塑料材料類別 240
A.2 塑料材料應用性能參數 240
A.3 通用塑料 241
A.4 工程塑料 243
A.5 氟塑料(PVF,含氟塑料的總稱) 245
A.6 選擇工程塑料時應考慮的應用條件 245
A.7 塑料的選用 246
附錄B 流道系統(tǒng) 249
附錄C 鋼材料 253
C.1 常用鋼材對照表 254
C.2 模架加工精度參照表 255
C.3 鋼材熱處理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