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卡文迪什實驗室科研機構的象牙塔世界一流科研機構成功的深刻啟示科學原創(chuàng)發(fā)自深厚的科學文化的沃土主研究方向和核心課題選擇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和重大的突破口上充分發(fā)揚自主治學、民主研討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高度發(fā)揚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原創(chuàng)的研究精神開拓了微觀物質和DNA組成的研究領域發(fā)現了核變、類星體和脈沖星,揭示了天體演化的機理凝聚態(tài)研究拓展了現代物理的半壁江山大力將基礎研究向應用基礎延伸眾多原創(chuàng)人才和25個諾貝爾獎得主在這里產生作者簡介:閻康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史學會會員,美國科學史學會會員。1933年出生于山東蓬萊,1956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學院,曾任北京航空學院教師和北京工程機械研究所工程師。多年來他一直從事近代物理史、科技史和科技革命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獲得過中國科學院的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三等獎,中國科協科技史圖書一等獎、中國圖書獎、香港文匯報等聯合舉辦的世界華人重大科技成就獎,并獲得國際傳記學會20世紀重大成就獎和獎章等多項獎。他于1988—1989年以英國科學院fellow(合作伙伴)的身份在劍橋大學作訪問研究;1994年先后以fellow與visitingfellow(訪問學者)的身份在美國的史密森研究院和美國物理研究所作訪問研究;1994年和1998年兩次到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訪問和調研。他的主要著作有《盧瑟福與現代科學發(fā)展》、《牛頓的科學發(fā)現與科學思想》、《熱力學史》、《原子論與近現代科學》、《現代科學革命與卡文迪什實驗室》、《卡文迪什實驗室——現代科學革命的圣地》、《美國貝爾實驗室——現代高科技的搖籃》和《萬物之理》等。另外,發(fā)表文章二百余篇。目錄:第一章光輝的歷程一、近現代英國物理交替需要的產物二、歷次主發(fā)展方向及其負責人三、主要成果及其完成者綜述第二章建室方略一、建室宗旨及其重要意義二、性質和任務三、辦室方針是怎樣提出的?四、辦室方針的演進第三章主研究方向的選擇和轉變一、選擇研究方向的重要意義二、選擇研究方向的基本原則三、主研究方向轉變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學科建設與規(guī)模一、學科的演變二、學科演變的規(guī)律三、發(fā)展規(guī)模四、核心學科與一流科學機構第五章怎樣發(fā)現、選擇和培養(yǎng)人才一、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需要的優(yōu)秀之才二、怎樣造就杰出的原創(chuàng)型人才三、最大的樂趣在于發(fā)現和支持新的想法和人才四、自由研究與專家指導五、自主選題與導師輔導第六章授人以漁一、奠基者的看法與忠告二、盧瑟福怎樣授人以漁三、因材施教和培植幼苗四、走出去靠自己的腳站起來第七章自己動手制作儀器和做賣驗一、建室者們的心聲二、自己動手實驗成為傳統(tǒng)三、作為一個方法論的原則——“自己去做”第八章教研結合,以科研帶教學一、教學與科研并重二、將研究精神注入教學三、科研帶教學的成功經驗四、教學帶科研問題的探討五、專業(yè)課由有研究的人分頭承擔六、關于面對專門研究機構的競爭理論與實驗互動第九章理論與實驗互動一、現代科學革命兩大標志的出現二、以實驗為基礎建立科學理論三、“實驗一模型一經驗”公式的研究模式及其第十章良好的治學環(huán)境一、劍橋這片沃土二、青出于藍的人才苗圃三、自己動手,創(chuàng)設與時俱進的原創(chuàng)性設施四、巧用相對緊缺的經費第十一章深厚的科學文化底蘊一、科學文化的含義和重要性二、科學精神三、優(yōu)秀傳統(tǒng)與學風的形成第十二章劍橋物理學派與諾貝爾科學獎一、牛頓學派和劍橋物理學派的特點二、25個諾貝爾科學獎是怎樣獲得的?三、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的年齡分布四、兩對同獲諾貝爾科學獎的父子五、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研究生第十三章成功基本經驗綜述一、按照世界物理發(fā)展動向選準立足點二、以微觀物質組成的研究路線為中心三、與時俱進地改變主研究方向四、善于選擇和培養(yǎng)杰出人才五、堅持“自己去做”的原則六、科學文化和環(huán)境建設七、審時度勢地展開管理創(chuàng)新八、播良種,以成功培育成功第十四章建構高水平科研機構“象牙塔”模型與反思一、高水平科研機構“象牙塔”的模型二、攀登科研機構的“象牙塔”三、我國科技與教育的優(yōu)勢四、我國科技和教育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