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斯萊文(RobertSlavin)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危學生教育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讓所有人都成功”基金會的主席;于1975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社會關系學博士學位。撰寫了關于合作學習、能力分組、學校和班級組織、廢除種族歧視、納入主流以及研究評論等方面的文章200余篇,著作15本,其中包括《合作學習》、《學校和班級組織》、《每個兒童、每所學校:讓所有人都成功》。1985年,斯萊文博士因綱瓴性研究而榮獲了美國教育研究分頒發(fā)的苗蒙德·卡特爾早期職業(yè)獎;1994年,獲得查爾斯·達納獎;1998年獲得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fā)的姆期·布賴恩特·科南獎;2000年獲得州學樣管理委員會頒發(fā)的杰出貢獻獎。姚梅林,江蘇徐州人。198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并留校任教。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曾撰寫《教育心理學》、《學習規(guī)律》、《幼兒教育心理學》等論著,翻譯了《SOS!救助父母》、《SOS!救助情緒》、《自我調節(jié)學習》等書籍。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斯萊文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在第七版中,作者仍然提倡“有意識的教學”,并把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幫助教師在課堂中加以有效地應用。斯萊文認為,一個“有意識的教師”應該能夠不斷地反思其實踐,清醒地認識到實踐對學生的影響,并由此做出教學決策。為了幫助讀者成為“有意識的教師”,作者提出了苦干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并列舉大量課堂實例,作為實踐范例。本書鼓勵教師去思考學生是如何發(fā)展和學習的;鼓勵教師在教學之前和教學過程中做出決策;鼓勵教師思考如何證明學生正在進行學習、正在邁向成功。本書反映了當前有關的新理論與新進展,所介紹的各種研究結論在課堂實踐中得到了驗證與應用。該書所倡導的兼收并蓄的均衡教學為教學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